事迹材料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可以传达详细信息,图片可以直观展示,视频可以生动展现,优秀的事迹是对我们的一种引导,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主要模范事迹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主要模范事迹篇1
xxx,男,25岁,汉族,本科文化,在勉县北收费站从事内勤工作。一年多以来,该同事以"做一个合格高速人"来严格要求自己,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关心支持单位工作,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勉县管理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凭着丰富的专业技能、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在收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论是平时的收费工作,还是内勤的服务一线工作,他始终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以自己无声的行动影响和凝聚其他员工,并注重要求其他员工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搞好“传、帮、带”,从良好的工作作风入手,坚持做到完成收费干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困难当头抢在前、执行任务走在前、团结互助搞在前,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身作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作为一名内勤人员,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他的影响下,员工团结一心,气氛和谐,都能自觉地把履行岗位职责、把交通行业“三个服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事之间讲团结,岗位之间讲协作,工序之间讲配合,不断增强了班组的向心力、凝聚力。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他忠于单位组织,热心单位工作,积极协助单位委员做好单位的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篮球等兴趣小组及“冬季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协助并踊跃参加工、团开展的“三人篮球赛”、青年志愿者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响应分公司、管理所号召,为南郑县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到勉县中心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晚年祝福。这些活动既活跃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育了团队精神,又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积极报名参加20xx年西略分公司收费业务技能比赛,参与20xx年陕西高速集团高速之星收费技能比赛;积极参加20xx年西略分公司收费技能竞赛并获得业务知识一等奖,点钞点卡三等奖。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充分发挥内勤服务职能作用。一是针对普遍涉及员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联系员工群众,协同党组织开展员工思想状况调查,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关心员工作生活,热忱为员工服务。二是干好本职服务员工上传下达的同时,从思想政、生活上都给予员工帮助和关心,竭尽所能地帮助员工排忧解难,使员工全力工作无后顾之忧。
主要模范事迹篇2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家乡——桂平市南木镇联江村绿水冲屯,给大家讲讲我的乡村振兴小故事。
绿水冲屯位于广西桂平市4a级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毗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傍水、仙气缭绕,这里的空气饱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小时候,我的家乡偏僻闭塞,进城返乡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钟的山路,再坐1个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县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点从码头登船出发,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经过黔江弩滩段险滩时都有一次死里逃生,出行非常困难。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自己。”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成长,20xx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务员,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绿水冲屯,这里有养育我的热土,有我可亲可敬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支持家乡发展谋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兜兜转转,20xx年7月,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镇人民政府任职,组织的这份信任让我既欢喜又担忧,高兴的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担忧的是怕做不好愧对父老乡亲。在挂点联系老家联江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走家串户,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我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绿水冲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号召乡贤们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回到家乡置业,支持家乡发展。我非常兴奋,这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好机会,我马上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连续4次召开了绿水冲的户主会、理事会,谋划村庄发展事宜,在我的劝说下,乡亲们纷纷表示愿意给我一次机会,一起改造村庄。
非成业难,而得贤难。有了父老乡亲的支持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可以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回归。于是,我又开始寻找绿水冲在外发展的乡贤,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动员乡贤回乡出钱出力和献策,我主动带头并动员家族兄弟姐妹们捐款捐物,村民和乡贤们也跟着踊跃参加,仅3天时间就筹集到捐款捐物20万多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争取,建成“一事一议”道路1.5公里,搭建了总投资80万元的村庄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没导致群众出行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学生上学途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同时,依托人大履职平台的优势,我多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绿水冲屯,倾听各界人士对绿水冲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记录,和乡亲们反复探讨,邀请了广西设计院的专家一起参与村庄的规划,深入了解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发展动力,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符合村庄的实际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龙潭水成长起来的绿水冲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浓烈的乡情。未来,我将继续用情怀号召人,让乡贤回归成为家乡建设者用美景吸引人,让乡贤回归成为旅游开发者。以“旅游+康养”为特色产业,通过发挥绿水冲的自然环境特色,向山坡觅空间,将绿水冲打造成一个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和康养旅游度假名村。
主要模范事迹篇3
她像妈妈,无时无刻都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她像园丁,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
我们的王老师,已经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了,我们都很敬佩她。王老师是有着65个孩子的幸福老师。王老师很爱我们,在我们做事不当时,王老师及时批评我们,提醒我们。在我们做的好时,她会给我们适当的表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班级更加更加团结友好了,同学们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王老师对我们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这爱甜甜的哩。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刚刚进入这个集体,我还有点不适应,每次走到学校门口我都会放慢脚步,极不情愿的走进教室。每当见到王老师,我总会感到异常的陌生,当王老师给我打招呼时,我总是笑而不语,有时候还会把声音调到和蚊子一样。王老师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慢慢的,我越来越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字写得很乱很乱,每次家庭作业,我的字在卷面上总会减分。
那是一次小考,终于让我明白了字面的重要性。试卷发下来了,我迅速写下名字,便开始做题,我简单的划上几笔,这一面就做完了。时间过得很快,马上要交卷了,我有马虎的写上了几划,就教上去了。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看见94分后面写了一个大大的-5.我的心情一落千丈,下课后,王老师把我叫到面前,我仍然和平常一样一言不发,“张子扬,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字如其人,看见了字,就相当于看见了本人。字写的很乱,人长得很丑;字写得好,人就长的美,你愿意做一个不干净、丑陋的小女孩吗?”我摇摇头,记住了老师的话。
从那以后,我努力改正字迹。五年级了,我的字有了巨大的变化。每次考试,成绩后面没有-5,只有+5.
爱是阳光,照射漂浮的云朵;爱是云朵,编织绚丽的彩虹;爱是彩虹,加起真诚的桥梁;爱是桥梁,打破心中的隔阂。王老师虽然没有舍弃生命救学生的张丽莉老师伟大,可她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是最美的老师。
主要模范事迹篇4
小高,男,1980年生,安徽省霍邱县冯瓴乡民生村人,现为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工段长。10年来,小高视学习为生存发展需要,视成为为人生目标,刻苦学习,勤奋肯干,创新创优,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技术水平,成为了一名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蓝领精英”,成为全市新市民职工的杰出代表。先后获得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20xx年2月,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的小高来到洛克电气的第一天,就被车间主任嘘寒问暖的关心和老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所感动,从此,小高暗下决心;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名外来员工就没有理想,混日子,一定要学就学最有用的,要做就做最优秀的。他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并给自己订下了工作原则:一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一问到底,遇到不会的工作一定要学会为止;二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三是尊重老师傅,爱护新工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近十年来,小高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他积极参加公司新市民学校的学习,学文化、学知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外来工,带领和鼓舞大家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梦想打下好基础。
20xx年6月,小高所在的转子车间需要一名设备管理员,一向工作认真、好学的小高,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管理水平的好机会,主动向车间主任请缨,并保证一定把车间管理员当好,把车间里的设备管理好。公司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专门送他去参加业务培训。小高没有辜负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期望,牢牢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并将掌握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知识,运用的对车间设备的改造和管理上,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0xx年4月份转子车间一台压铸机的益流阀由于设计不合理,基本上天天坏,一坏就换阀。当时一只阀的零售价500多元,可想而知这对工厂的损失有多大。当时厂里有好多老师傅都修不好。这对刚被调到转子车间当设备管理员的小高来讲无疑也是个很大的难题。为了能早日把益流阀的毛病找出来,他忙得忘记了吃饭、下班,顾不上休息。他把益流阀拆下来一点一点的分析,下班后也不忘带回宿舍研究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琢磨、推敲、反复试验,功夫固然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症结”,为工厂挽回了损失。
20xx年10月,工作出色的小高被公司提拔为转子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转子压铸。20xx年转子车间的一台关键设备(250吨压铸机),由于年代比较长,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很差,产品的合格率仅为70%,当时生产任务比较紧,购买新设备周期又比较长,如果这样生产下去公司会严重亏损,如果不生产,客户将会丢失,这样一来公司得损失将会更大,当时这样一个难题就摆在了主要负责转子压铸的小高面前,他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提出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由于时间比较紧,没有很多的时间留给小高,他就带领手下的2名员工连续2天2夜没有休息,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提升,关键部位的改进,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经过改进后的压铸机,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5%,给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左右。同年被评选为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20xx年小高发现车间的几排污管道不够合理,严重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如果叫外面人来设计制作的话费用很高,这时小高向公司提出自己作,方案给领导看后公司领导非常满意。小高利用公司的废料,合理的设计,再加上他的创新思想和对困难永不低头的决心,带领3名员工在短短的一个月就把几条设计合理、实用的排污管道展现世人面前,为公司解决了难题创造了效益。
作为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休息天、节假日,小高没有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玩玩牌,逛逛街上,而是把难得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和工作上。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创优创优再创优,已成为他人生追求的座右铭。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他学以致用,不断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升级生活质量;他谦虚谨慎,不断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升华人生境界。正是基于这些优秀品质,使小高这位普通的外来青年,在第二故乡的各级
领导和关怀下,迅速成长为民营企业的优秀管理干部,成为常州百万外来务工者学习的榜样。20xx年3月随着洛克“小高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揭牌,小高给自己的工作、创新目标订了更高的标准。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提高社会效益。
主要模范事迹篇5
沈xx家庭,江苏省如东县掘港昌和水岸花城,家庭成员4人。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妻子与丈夫“前女友”的父母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演绎了一串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
1997年,在童店乡文化站工作的沈xx与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张恒俊相识,两人互生好感。当张恒俊告诉沈xx,因为前女友莫小惠得白血病去世,自己答应过小惠要把她的父母当成自己父母一样孝顺时,沈xx被眼前这个诚信有情的男人深深地感动了,并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履行爱的承诺,照顾莫永鉴和马桂兰两位老人。
此后,小两口不仅将自己女儿取名张莫凝雨,中间加上了莫姓,而且当马桂兰生病时更是悉心照顾。马桂兰去世后,夫妻俩主动提出让莫永鉴老人搬到县城,跟自己一起住。
除了遵守承诺,跟丈夫一起照顾前女友的父母,沈xx对待公公、婆婆也同样用心。婆婆张玉由于患多种脑梗,中风摔倒,引发股骨破裂,两个月内3次入院治疗,不幸落下瘫痪的后遗症,长年卧床不起。公公郁兆祥又被查出肺癌晚期,沈xx带着老人四处寻医,即使自己病倒,也倾尽心力照顾公婆。对丈夫的中风伯父、伯母,沈xx夫妻俩同样也给予了超越血缘的爱。从买米买油,到买药看病,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心系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父母一样孝顺。
沈xx家庭及其成员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主要模范事迹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