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幼儿教案推荐8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教案时,我们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结合文化元素的教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优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超市幼儿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超市幼儿教案推荐8篇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

2、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5以内的单双数。

3、幼儿能区分单数或双数。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车牌、1—5的代用券、彩笔每人一支、兑奖卷、购物袋子、场地安排

活动重难点:

幼儿区分单数和双数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小司机开车去2元超市购物

2、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看一看,你有几元钱?在2元超市你能买几样东西?

b、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3、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a、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多的钱吗?

b、集体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还会剩一张代金卷呢?

4、教师小结:

a像1、3、5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b从1—5数列里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情景游戏:超级大积分

a积分卡小顾客们购物后2元超市为小顾客准备了一张积分卡,看看你的积分卡里的分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b积分大抽奖:小顾客们进行积分大抽奖看看出现什么数字请你们说出来是单数还是双数。

6、活动结束:单双号过桥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知道超市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尝试购物,并尝试解决在购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逛超市。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购物事宜。

2、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3、把摆放整齐的物品以及各类别标志拍成照片。

4、每个幼儿准备2~5元零钱。

活动过程:

1、引出超市。

师:我要买一袋盐,可以去哪里买?

你去过哪些超市,它们叫什么名字?超市里有些什么?

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2、了解商品的分类。

师:怎样在超市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出示照片):看这里的'照片,商品是怎样分类的?有哪些记号?

引导幼儿讨论相应的区可以放哪些物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知道这样摆放是为了方便人们查找物品,为人们的购物节省时间、提供方便。

3、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

组织幼儿交谈,了解购物的环节。

师:你去过超市吗?在超市里,人们是如何买东西的?

师幼共同总结。

4、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

交代购物的要求。

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营业员问好。

幼儿观察其他顾客在超市购物的程序。

幼儿自由购买2~5元的物品,了解购物的过程以及超市营业员的工作。

围绕“我去购物”谈话,共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在超市购物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

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

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的能力,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超市售货员(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超市售货员”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超市售货员(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超市售货员”的活动。

3、活动评价。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握毛笔作画。

2.初步尝试用毛笔中锋画线条,随意点按,表现逛超市的线路图等。

3.能大胆根据画面想象表达,体验在游戏情境中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运笔方法。

(1)教师示范用中锋随意画线条。

教师:毛笔妈妈要去逛超市,出门之前洗洗澡(洗笔),颜料盒里穿鞋子(蘸颜料);调色盘里穿衣裳(舔笔调色),出门喽(中锋握笔)……逛呀逛,东看看,西看看(随意运笔),走累了,回家洗澡睡得香! (洗笔,放回笔架)

这是中班幼儿正式用毛笔作画的第一个活动,因此,国画运笔常规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处用你人的方式导入情境,将整个作画过程编成生动形象的儿歌,既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又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示范用不同的颜色点按。

教师:回到家,毛笔妈妈想,今天在超市都看到了哪些东西呢?有黄色的什么?有红色的什么?……(引导幼儿发散想象,如梨子、香蕉、饼干……说到一种就在线条附近点一点,不同颜色按出的小点,代表逛超市时看到的不同商品)

2.幼儿握毛笔自由练习。

3.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准来介绍你的毛笔是怎么逛超市的?看到了哪些东西?

评价应侧重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运笔方式的正确性。同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水分的毛笔运笔后所产生的不同线条效果。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6

设计意图:

超市购物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且热衷的游戏活动,为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超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逛超市》。通过让幼儿参与超市购物的真实情景,体验在超市购买物品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从而体现社会领域活动化、生活化的理念。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作用,物品摆放的规则,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尝试去超市购物,体验生活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

2、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超市。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参观超市。

在参观超市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摆放、购物的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分工等。

二、购买流程

回活动室后出示商品,引导幼儿回忆超市购买流程。

1、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从哪里买来的吗?超市中人们是如何买东西的?

2、幼儿讲述、交流自己在超市购买东西的经验。

三、购物流程图

结合幼儿用书及超市购物流程图,讨论超市购物要领。

1、师:超市有哪些物品?(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一般用品,超市里都有)。

2、师:这些物品是如何摆放的?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便于人们寻找物品和超市自身检查货物是否齐全)。

3、师:商品上的标签有什么用处?(让幼儿知道标签可以让顾客看到价格以及收银员用仪器将价格输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可以将总价格显现出来)。

4、师:去超市购物的顺序是什么?(让幼儿知道流程是:进入超市——取购物篓/购物车——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到收银台等待结账——提着购买的物品回家)。

四、游戏:“超市购物”。

1、师:我们班今天也开了一家小超市,大家来购物吧。

2、教师当收银员,幼儿当顾客,进行游戏。

五、谈话:超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师:你们还去过哪些超市?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超市?有了超市,人们的生活变得怎样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可开展“娃娃超市”的游戏,让幼儿自由购物,进一步了解超市的购物过程,体验超市的方便和社会的乐趣。

2、家园共育:家长去超市购物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环境,认识超市的各种设施及购买程序。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还有待进一步概括与提炼。

2、教学中虽然在“动而有序”做了很大努力,但是还存在着对个别无序的现象,从中将促进我在课堂组织调控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

3、教学中,对班中孩子出现的一些情况教学应变机智不够到位,教学应变能力将是我今后工作中一个需努力提高的方面。

在准备这节课中,我虽然感到有距离,有压力。不过,有压力就有动力,得到了中班段各位老师的辛勤指导。今后,我将不懈努力,不断地锤炼,勇于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中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7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是科学启蒙,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去超市幼儿教案篇8

内容与要求:

1、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对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1、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狗。

2、超市布置:陈列最大的、大的、最小的帽子和围巾、棉衣若干组。

活动过程:

一、小狗排队

天冷了,有三只小狗出去散步,它们嚷嚷着去买帽子。

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排队。

二、小狗买帽子

到了超市,三只小狗就抢着试帽子:最小的狗一带上大帽子,就像钻进了黑洞洞,啥也看不见;最大的.狗一带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只耳朵、小狗们急坏了!

谁会给小狗挑帽子?教师展示教具,请个别幼儿为小狗买帽子。

引导幼儿知道并说出:最大的帽子卖给最大的狗,大帽子卖给大狗,最小的帽子卖给小狗。

三、为小狗买东西。

超市里还有什么?

教师做售货员,全体幼儿帮助小狗添置围巾和棉衣。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正确排序,能否用语言表达排序结果。

将买来的围巾和棉衣送给小狗,并与三只小狗道别。

操作建议:

情景化的活动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借助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按物体大小匹配、排序的经验。

去超市幼儿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幼儿进超市活动方案7篇

去实习申请书推荐5篇

去社团工作总结推荐7篇

去参观幼儿园心得体会参考5篇

去参观幼儿园心得体会通用6篇

去社团工作总结推荐5篇

去公园玩的小作文推荐5篇

去a班申请书推荐5篇

2023超市工作计划推荐7篇

幼儿园超市社会实践活动方案7篇

去超市幼儿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