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抒发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写体会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文体,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教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1
上大学以前总听到身边的人说大学生只会享乐,学习上是忽悠,兼职是打酱油,带着不理解的情绪,我上了大学,还当起了家教兼职。转眼间,一个炎热的暑假过去啦!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时光似箭般穿梭中那般无奈,准备收拾情绪,重整出发时,发现原先匆匆的暑假中多啦一份沉沉的充实。
这是上大学的第二个学年,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充实的假期,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我找到了几份初中家教的工作。得到此工作的时,内心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之感。因为自己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潜力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我的暑假生活又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我的暑假生活基本上是在东奔西跑中度过的`,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但也很累。由于每一天上午要去做家教,这就迫使我假期爱睡懒觉的习惯(通常都睡到十点多的)。开始的几天都是在睡梦中起床,提着昏沉沉的脑袋去洗漱。那种转变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他家距学校不远,但因起的较晚,为了不迟到,我总是风风火火地赶路,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下雨,我到达他家时都是满头大汗。屁股尚未坐稳就要开始工作。
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貌。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的讲,你却置之不理,真无情!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用眼镜观察,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明白: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他,必须要改掉懒惰的恶习。但是,他实际是“阳奉阴违”,也许他不愿尝试那种转变的痛苦吧。
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几道数学习题,中等难度。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让他去做。结果,他几乎是“全军覆没”。当时,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根本没听懂。但他为什么撒谎呢?透过与父母的交流,我找到了答案:他的懒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下,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他懒得钻研。
应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让他一下子转变过来,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
一晃开学的时间到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就是我的家教效果,他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的帮忙。将近一个月的家教生活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感触。此刻的我对于"老师”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没有了昔日的逃避与羞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兼职只是沾上了“教师”的丁点边,可我分明感到这两个字所带来的豪迈感。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2
寒假期间,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这是我自开学以来找到的第一份社会兼职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时,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激。兴奋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于是,我的寒假生活又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这道风景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家教生涯,现在的我对于“老师”这个称谓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没有了昔日的逃避与羞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兼职只是沾上了“教师”的丁点边,可我分明感到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豪迈感。然而当告别了家教职务时,原先最熟悉的称谓,瞬间只留下陌生的晕印,一圈又一圈……
很快,我了解着这个孩子的一些情况,她今年小学毕业,被分入武汉人民中学,这不算是一个好的学校,家长只希望她能在入学时的考试中考好,从而分入一个好的班级而这个孩子的成绩平平,因此我决定给她上初一的'内容数学重点在第一章正负数,语文这落脚于最难的文言文学习,而英语,因为她小学从没有学习过,因此决定从最基础的二十六个字母开始进入初步学习。
通过大概一周的练习后,孩子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正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正负数的乘除运算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正负号。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1、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2、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3、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但转眼她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她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她的帮助,要我不定期地给她打电话来督促她。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3
暑假的时候很漫长又不能让它失去意义,我就想着怎么能够充实又很快乐的过完这个暑假,本来想着去看看有没有招暑假工的,正在找的时候,邻居找上了我说亲戚有个孩子现在是上初中,想利用暑假的时间补习下功课,问我可不可去教导孩子做功课之类的,我反正没找到事可做,就答应了,开始了我暑假的家教之旅。
这应该是我的第一个学生,我很看重也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我的学生是个女生,看起来很安静和内向,在正式辅助她之前,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过她,发现她好像平常也没有什么话,我也看了她的书本和练习册,上面的题目的答案和解析都写的很工整,还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说明她是个很用功的女生,那看到她的成绩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成绩和平常的努力竟然没有成正比?
之后我在辅助她做功课的'时候,我还发现了她属于严重偏科的情况,文科类的包括政治、历史这几门的成绩可以,但是到了物理、生物再加上一个地理就不行了,那成绩真的惨不忍睹。我在辅导她做地理作业的时候,发现她真的只会做书上有现成答案的习题,稍微改动一下,她就不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着这样盲目的做题是不行的,看她的情况,这可能不是她不够努力,而是学习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之后我没有再让她做作业了,而是跟她闲聊,发现她的记忆力很好,但是逻辑思维能力是弱项,回家之后我针对她的问题,制定了符合她情况的学习计划,看着在理科的那些学科里,也有一些需要记住的,比如公式之类的,我就要一些公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全都放在一起,第二天引导她记下,是按照我的逻辑顺序记下,而不是死记硬背,刚开始的时候,她很吃力,单独的一个公式她记得很快,但是让她以逻辑推理出相连的公式,她就不太行了,我耐心的引导,让她也不要太紧张,一步步来,这样训练的一个星期后,她的逻辑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都很高兴,我也找到了她的弱点并有了攻克的方法。
这次的暑假家教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我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也从中了解了老师的不容易和艰辛,却也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乐趣,我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继续尝试。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4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以来,我与儿子一起阅读《小布头奇遇记》和《怪城奇遇记》,读到高兴时,看到儿子哈哈的大笑,听着儿子“接着读!接着读!”的催促声,心里感到很满足,仔细想一想,与儿子一起阅读,真的体会很多。
平时总是发现儿子学的太慢,如此简单的东西却总是理解不了,自己急的不得了,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才发现儿子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么都重要,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至少在陪儿子阅读的我要有耐心,用儿子的思维体会儿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与儿子一起阅读,通过一些小故事,让他知道什么是对错,让他知道一些简单的社会准则,从小就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全面的的生活学习世界观。与儿子一起阅读,不仅儿子高兴,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虽然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着书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放松起来,感觉很温馨。
在阅读时,有时读错了他给我指出来,有时他也能给我讲一些他听到的小故事,问一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才发现他比我小时厉害得多,
发现互动学习的效果真的不错,学得轻松,掌握得也快,有点儿羡慕他,要是我们小时候也这样该多好。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中,我和儿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陪伴儿子读书的同时,和儿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觉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让儿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总之,在与儿子一起阅读过程,我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5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教的心得体会篇6
5月24日的《面对面》栏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母亲因9岁女儿不愿读书,将其捆绑至床头达130个小时,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终导致孩子惨死。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参加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座谈会上一个主任的讲话,他讲到,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虽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乱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二种破坏力是最大的。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
家教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