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阅读课教案推荐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富有创意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为教学研讨和交流提供具体载体,是教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与子阅读课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推荐6篇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与观察,喜欢花格子大象独特的个性。

2、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向前走,做相应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能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大风中行走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ppt,斗篷一件。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近不开心的事情。

2、教师导入故事,介绍绘本。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绘本,介绍故事的名称和主人公。

2、播放ppt,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①观察故事第一跨页。

②讲述故事前半部分直至“艾玛走进了大风里”。

三、引出音乐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请幼儿听音乐模仿艾玛在大风中行走。

2、提醒幼儿积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玩法:

歌曲即将唱完时教师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小朋友的身体,待歌曲唱完后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里的小朋友是谁,猜对后继续玩游戏。

四、情感提升,经验拓展

1、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总结提升。

2、自我保护。

教师自评:

绘本《艾玛与风》文字性较多,而且韦伯表演口技这一段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就删除了这一部分内容,围绕活动目标选取了其中几个画面,在不改变绘本的前提下,再融入了音乐游戏《披斗篷的小孩》来开展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比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达成了活动的语言领域的目标。在音乐游戏时,大部分的幼儿都能遵守游戏规则,大胆展现,与老师、同伴快乐地进行游戏,个别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学会克制自己。

活动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当孩子们知道了老师会蒙住一个小朋友的'时候,都走的比较慢,希望自己能被老师蒙住,而且还有的小朋友不能克制自己不偷看;在讲述故事时,自己的语气要更放松一些,更像与孩子们聊天;在提问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其他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的表现等。这次名师工作室的绘本教研活动,真的让我收获颇丰:大胆地尝试了原创绘本教学,并在一次次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历练提升。

音乐组组长:李国慧点评:

教师能准确、细致、深入地把握绘本的内涵,紧紧围绕目标选取了几个画面,在不改变绘本的前提下,融入了音乐游戏“披斗篷的小孩”开展活动。通过设置悬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同时将故事迁移到现实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知道了刮大风时不要随意外出,在亲身体验中获了得感性经验。

本活动目标清晰,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回应迅速,准确,合理,注重激发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积极发言,乐于表现。活动还融语言、艺术与社会于一体,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精髓,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语言、观察、生存等多方面的能力。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感受自我的一无二。

2、能较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本领,知道同伴也有特别之处。

3、敢于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班级的小伙伴、知道自己的本领。物质准备:绘本《一无二的我》、班级幼儿的照片。

活动建议

1、观察绘本封面,引发幼儿参与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海里有好多五颜六色的石头小鱼,每一只鱼形状小身上的花纹都各不相同,每一只小鱼都是一无二的。

2、完整欣赏故事《一无二的我》,初步理解内容。

(1)介绍主人公小鱼丹尼。

(2)教师完整讲述绘本。

3、逐页观察讲述绘本,进一步了解内容。提问:这是哪里?都有谁?

提问:小鱼丹尼要出去学本领了,临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对他说什么?

小结:爸爸妈妈告诉丹尼要学会认识新朋友;要安静倾听;要胆表达自己;你是一无二的。

(3)继续讲述,了解一无二的含义。提问:妈妈为什么说丹尼是一无二的?

小结:原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好像我们班硷的小朋友,每个人都不一样。

4、拓展迁移,深化。

(1)听声音,猜同伴。

提问:这是谁在说话呀?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2)欣赏小朋友照片

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模样、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声音。

(3)说说一无二的自己

提问:你喜欢吃什么?你喜欢什么玩具?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有什么本领?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是特别的,爸爸妈妈、老师都很喜欢你

希望你能学到更多的本领,交更多的好朋友,让自己变得更好。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

阅读童话故事可以开启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阅读童话故事呢?本节课我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安徒生童话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知晓作者

课前搜集资料,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初尝到阅读的甜蜜果实。老师补充资料介绍安徒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看的书是非常经典的,对这个著名的童话大师更加崇敬,更加喜爱读他的童话故事。点燃学生们的阅读激情。

三、目录取舍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不管是读哪种版本的童话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它一般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形式有多种,有的页码在篇目的前面,有的则在篇目的后面,同学们要根据目录快速地查找喜欢的阅读内容。

?设计意图】: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供查找备考的事务名录,也叫目次,一般放在书刊的前面或者后面。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童话目录,可以更好地

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四、看题质疑

看题质疑就是看到题目自己给自己提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会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哦。

看到问题怎么质疑呢?今天我们就以《拇指姑娘》为例。看《拇指姑娘》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以这样质疑:1.拇指姑娘长什么样子?2.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拇指姑娘经历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五、美读解疑

美读解疑就是美美地读故事,边读边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就在旁边做上记号。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穿越百年的历史,在“安徒生童话王国”一起沉静在纯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重温了那些带给我们欢乐和忧伤的童话。课后,我们还要经常读更多的安徒生童话,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我们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

阅读四部曲:

1.知晓作者

2.目录取舍

3.看题质疑

4.美读解疑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昌、驳、宗、庭、槐、狂”6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人、帮助人。

【教学过程】

一、直接谈话,揭示课题

1、请喜欢树的小朋友站起来,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树?

2、对呀!树木冬天能挡住狂风,夏日能遮住骄阳。可是,却有一位老先生要把自己家庭院的一棵老槐树砍了,这是为什么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2课《徐童保树》。

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新字生词。

1、听老师讲故事,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学习: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交流

(1)(出示)“槐、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示)读词语:聪明伶俐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吉祥一本正经囚禁

(4)理解词语:一本正经

(5)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掉院中的一棵大槐树?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出示)书中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老先生相信这句话。所以要砍掉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齐读第三节。

2、听了老先生的话,徐童是怎么回答的?

用直线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出示)徐童用囚字的谜语反驳了老先生的话。

齐读第四节。

师: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你会怎么劝他?

(出示)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用他人的、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人、帮助他人改正错误。

四、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分角色,读课文。

2、找自己的小伙伴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鬼()宗()庭()据()

槐()鬃()挺()锯()

4、(出示)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吉利()拘禁()辩论()

5、(出示)照样子连线。

邀请 狂风 踏进 犯人

挡住 大树 走出 庭院

砍掉 客人 囚禁 困境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寄来寄去的蚂蚁》讲述的是一只蚂蚁被布熊误寄给土拨鼠后,土拨鼠想用汽车、轮船和飞机送蚂蚁回家但都被蚂蚁否定,最终土拨鼠用寄信的方式送小蚂蚁回家的故事。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颇具童趣和想象力。我设计的活动分为两课时,该方案为第一课时。故事中最关键的线索是"信",但小班幼儿对于寄信、收信和信的格式都缺乏生活经验。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在设计活动时,我尝试用了以下两个策略:一是引导幼儿观察图文并茂的信,知道信的内容,引出故事。二是设计了"读信"游戏,把"读信"作为学习完整语句的载体,吸引幼儿快乐参与阅读和表达,让幼儿在读一读、想一想、玩一玩的过程中理解前半部分故事内容,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水平低下,不能长时间地安静阅读,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重复情节和语言的内容,考虑到这些特点,我将故事后半部分关于交通工具的内容放到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组织以观察故事画面为主,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与表达,激发幼儿交流对交通工具的已有认识的兴趣,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工具设计简单的游戏,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体验故事的情趣。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并大胆表述,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内容。

2、在情境表演中用完整的语句学说"请×××送蚂蚁回家"。

3、用动作表现部分故事情节,体验其中的快乐,萌发自主阅读后半部分故事的兴趣。

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封布熊写的信,ppt(演示文稿),小蚂蚁指偶,黑板和粉笔。

2、幼儿用:人手一本小书和一封信。

过程:

一、以布熊的信引出活动,引导幼儿理解信的'内容

(一)认识寄信人和收信人

师:(出示一封布熊写的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对,这是一封信。它会是谁写的信?又是给谁的呢?

师:对,是布熊写的。是布熊写给谁的呢?

师:哦,你们还不认识它。看,他有大大的门牙,名字叫土拨鼠。

(二)理解信的主要内容

师:这是布熊写给土拨鼠的信,我们一起打开信看看信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信中的画面并简单描述。)

师:苹果树上有什么?

师:怎么样的苹果?

师:哇,苹果树上长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信上还有什么?哦,还有土拨鼠在吃苹果。

师:你能猜猜布熊想对土拨鼠说什么事情吗?(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

(三)听教师读信

师:信上到底说了什么事情呢?请听我读一读。(教师读信:亲爱的土拨鼠,我家的苹果成熟了,请您一起来吃又红又大的苹果。您的朋友小熊。)

二、集体观看ppt

(一)观看ppt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布熊在写这封信的时候,爬来了一只小蚂蚁。请你找一找,小蚂蚁在哪里?

幼:找到了,在苹果树下面。

师:小蚂蚁真小。像什么?

师:小蚂蚁太小了,只有芝麻那么大。布熊没有看见它就直接把信寄出去了。它把信放到哪里去了?

师:对,是邮筒。你在哪里看见过邮筒?邮筒是怎么样的?

师:你看得真仔细,邮筒是绿色的、圆圆的。信寄给了谁?(土拨鼠。)

师:我们仔细看看土拨鼠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描述土拨鼠的样子。)

师:土拨鼠长着灰色的毛,是钻洞高手。它在和谁说话?(教师点击ppt,画面跳出放大镜,把小蚂蚁放大。)

师:小蚂蚁在干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蚂蚁的动态和细节。)

师:对,小蚂蚁哭了,它一边跺脚一边擦眼泪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师:小蚂蚁为什么会离开家的呢?

2、教师利用大书讲述故事至"小蚂蚁说'回家的路远着呢'"。

(二)猜测活动

师:小蚂蚁一定要回家。那土拨鼠准备怎么送小蚂蚁回家呢?(当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时,教师便用简笔画表现幼儿的猜测,并请所有幼儿用动作及语言进行表达。如当一幼儿说"坐汽车送小蚂蚁回家"时,教师便用简笔画画一辆汽车和一只小蚂蚁,请幼儿学说"请汽车送小蚂蚁回家"并学做开汽车的动作。以此类推。)

三、游戏:读信

(一)自由阅读信上的图画并与同伴交流

师:土拨鼠也想了很多办法,它把办法都写在信里,寄给小朋友了。信就在你们椅子后面的书袋里,你们打开信来看一看吧。(教师请幼儿打开信纸阅读信上的图画,并离开座位相互交流。)

(二)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信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现

师(出示指偶小蚂蚁):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它喜欢怎么回家呢?

●教师让"小蚂蚁"爬到一幼儿的信纸上,请该幼儿大声读信,如:请袋鼠送小蚂蚁回家。

师:袋鼠怎么送小蚂蚁回家呢?

(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袋鼠如何送小蚂蚁回家,并和幼儿一起学袋鼠跳送小蚂蚁回家。)

●教师让"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一幼儿的信纸上,请该幼儿大声读信,如:请长颈鹿送小蚂蚁回家。

师:长颈鹿怎么送小蚂蚁回家?

(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并和幼儿一起学长颈鹿把小蚂蚁驮回家。)

……

●教师让"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一幼儿的信纸上,请该幼儿大声读信,如:请火车送小蚂蚁回家。

师:火车怎么送小蚂蚁回家呢?

(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并让幼儿排列在一起,模拟开火车,送小蚂蚁回家。)

延伸活动:

师:小蚂蚁到底是怎么回家的呢?我们快到书里去找一找吧。

(把图书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自由翻阅故事后半部分。)

附:寄来寄去的蚂蚁

布熊一边吃蜂蜜,一边写信,引来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站在信纸上,就像一个逗号。布熊没有发现,把信装进信封就寄出去了。

这信是寄给土拨鼠的。土拨鼠不认识字,不知道信上写的是什么,却发现了小蚂蚁。"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小蚂蚁跺着脚、抹着眼泪说。

"这布熊是怎么了?给我寄来这么个小哭虫。"土拨鼠对小蚂蚁没办法,只好轻声轻气地说:"别哭,别哭。我送你回家。"

小蚂蚁说:"回家的路远着呢!"

"那我带你去乘汽车,好吗?"土拨鼠说。

"不行!我可不愿意乘汽车,会晕车的。"小蚂蚁一个劲地摇头。

"那就坐船吧。"土拨鼠说。

"不行!不行!我怕水。"小蚂蚁一个劲地摆触须。

"那就坐飞机?"土拨鼠决定破费一些。

"不行!不行!更不行!"小蚂蚁又要哭了。

"那,我还是把你寄回去吧。"土拨鼠说。

"好吧,怎么来还怎么去。"小蚂蚁笑了。

活动反思:

?寄来寄去的蚂蚁》这一语言活动,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小熊一边吃蜂蜜一边写信,引来了蚂蚁,粗心的把小蚂蚁当成了逗号寄了出去,好心的土拨鼠寻找各种办法送小蚂蚁回家的故事。故事中的小蚂蚁对各种交通工具都不喜欢,最后只好还是寄回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学说主要句式:“我请xx将小蚂蚁送回家。”通过幼儿联想和阅读图书相结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通过故事,观察认识不同的天气形态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复述故事

难点:认识不同的天气形态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vcd

2小纸船、蜗牛卡片和小狗卡片各一、一把雨伞、一盆水、晴天、雨天、阴天图画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1)说课。

(2)师生打招呼。

(3)小律动。

二、教师讲述,谈话导入新课。

1、幼儿观摩听述

(1)播放vcd,教师随机情景表演故事《佳佳的午后》。继而师生讨论故事内容。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b、下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c、当天空下雨时,佳佳做了什么事?

d、妈妈为什么会叫佳佳“泥娃娃”?

e、当妈妈抱起佳佳时,佳佳还想救谁?为什么?

(2)请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对下雨天的感觉是什么。(如:雨天可以做什么,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喜欢下雨天,打雷闪电时可曾害怕,为什么?)

(3)观察认识不同的天气形态。

a、教师唱“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出示雨天图片)

b、教师唱“太阳当空照……”(出示晴天图片)

c、教师唱“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出示阴天或是多云的图片)

分别引导幼儿认识晴、阴、雨的天气形态,并个别提问。

d、请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大意。(教师适当引导,肢体语言结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游戏:《雨伞歌》

先两教师表演,幼儿观看,后请全体幼儿一起互动,表演《雨伞歌》律动。

三、结束。

请幼儿回座位做好,看书并再次播放cvd。

教学反思

1、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2、由于年龄不太均匀,个别幼儿需加强语言理解能力

3、教具、活动设计、情景表演到位,表情教态贴切、自然、得体,语速稍缓点会更好。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8篇

阅读区的教案8篇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5篇

德育班会课教案6篇

小学班会课教案6篇

周末安全课教案6篇

小学班会课教案最新6篇

小班语言课教案优秀6篇

阅读助成长作文推荐7篇

幼儿识字课教案优质6篇

父与子阅读课教案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