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撰写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案的设计应注重与实际教学情况的结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x个字,会写x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复习字词

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

说明:

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

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兔子;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说明:

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害怕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____,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害怕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

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

说明:

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

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

3、学习、理解“热闹”

(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场面

(2)学习生字“热”

①读准翘舌音

②与“熟”比较

(3)学习生字“闹”

①学生想好办法记住“闹”的字形

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说明:

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

①说说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面

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

(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说明:

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同时,老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具体。

三、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

(1)小组自学

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

(3)分角色朗读

说明:

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2、学习6、7节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引读6、7节

(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

3、悟道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说明: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

4、小结全文

四、写字指导:

1、课件演示“热”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出示《急性子的兔子》

2、布置作业要求:

(1)借助拼音,把短文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明:

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巩固生字,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阅读兴趣。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咕咚”来了兔子拔腿就跑小猴子跟??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

狮子拦问

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低年纪学生尤为重要。

三维目标:

知识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了解短文共有几句话。

能力性: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准确、明白地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情感性: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准确、明白地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

要读懂短文需要注意什么?

生:1、认真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多读几遍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设计意图: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回顾短文中常出现的知识点。

(一)认识句号、问好、感叹号。根据标点符号写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出示一段话,数数共几句?

[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已学过的可以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有哪些,再用不同的标点说话加深印象,说句子时注意提醒孩子要说完整句。]

(二)认识描写颜色的词。写出表示颜色的.词:______ ___ __

师适机指导:五颜六色、五彩这两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吗?

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三)、出示例文

公园里的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公园里面到处是鲜花的海洋。

在鲜花的海洋上,来了一群会飞的花朵,他们是漂亮的蝴蝶。看,小小的蝴蝶,拍着五颜六色的翅膀,在花海里飞舞,多好看啊!

认真阅读短文,说说“海洋”指的是公园里的什么?

师指导:找不出答案一定要多读短文,联系上下文。

四、练习(期末提纲)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能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评评谁的建议好,增强思考、表达、倾听、交流、计划等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清楚完整的表达、认真倾听、用商量的口气与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建议。

2、互相评议,评出最好的秋游计划。

【教学准备】

1、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秋天美丽风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秋游路线资料或景点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景色宜人的秋景图。

小朋友,秋姐姐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丰收,带来凉爽,带来美丽的景色。我们在这样的季节里去秋游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可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怎么去,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出主意好吗?

二、老师提出交际要求

这是第三周,由3号组长负责小组讨论,一个人发言,其他三个认真听,然后评议。一个一个的说,最后选一个好的方案,把它补充完善,推荐一个人来汇报。大家听明白了吗?

三、小组讨论,师加入倾听并指导

四、全班交流,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佳秋游方案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完整,用商量的语气说。

五、老师总结,发奖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敬重之情。

二、学习重点:

识字

学习难点:

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

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示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篇7

课题

狐狸分奶酪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狐狸究竟是怎么“帮”熊哥哥和熊弟弟分配奶酪的,帮助学生认清楚狐狸的狡猾之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它们三个的对话,理清脉络,体会故事的深层含义。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俩、便、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预设: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读生字,多读几遍。

(3)和同学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先读生字,再读课文。

(2)齐读,开火车读。

(3)赛读。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自学生字词。

2、和同学分读课文。

3、学习生字,生字比赛。

1、我会拼写词语。

niú nǎi kāi shǐ

()()

zhēnɡ chǎo zǐ xì

()()

zháo jí yǎo zhù

()()

dì yī ɡōnɡ pínɡ

()()

2、我会读。

哥哥开始这时过来

怎么仔细公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2)用自己的话讲述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3)启发学生思考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1、朗读课文,理解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2、与同学讨论下这种分奶酪的办法不妥在哪里?

3、揣摩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1、学生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所得。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选字组词。

始治

()理开()

急忘

()忙遗()教

教学反思

1、把生字认读和句子朗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了生字,也对课文中有难度的句子进行了训练。

2、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抓住字的关键笔画和间架结构是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我重点选择了“吵、咬”这两个口字旁的字,进行了细致地指导,但学生写的还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一类字,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巩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朗读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 《狐狸分奶酪》这则童话故事的起因是_____,过程是_____,结果是_____。

二、精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综述故事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狐狸的狡猾之处,以及熊兄弟俩的失望与生气。

1、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注意狐狸和熊兄弟俩的动作、神态。

2、全班评议,指出不足和表演得好的地方。

6、我想对那只狐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熊兄弟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用时:10分钟)

1、小结: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需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体会狐狸的狡猾之处。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都没多吃一口或少吃一口,他说的对吗?想想熊兄弟俩会怎么做?

1、朗读课文。

2、想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与同学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7、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大部分孩子在朗读中能有所感悟,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为表演故事作了铺垫。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堂上,他们演得投入,仿佛已经走进了故事中。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童话故事的乐趣。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

7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7篇

4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参考7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精选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六上语文工作计划6篇

六上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8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参考6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