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作文,我们能够将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独特的视角,作文能够让读者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发现新鲜的角度,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修身的作文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修身的作文篇1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做怎样的人呢,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其核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仪”。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表现在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中,就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诚挚关怀,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问候"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
做文明之人,就要学会待人处事的礼仪,用文明语,做文明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在后世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得到了展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了儒道法等各种流派道德理论思想融合而成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等,这些美德成为中国民族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世代相传,在今天依然发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修行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头脑,最高深的学问都重要。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可见,文明的行为,得体的礼仪,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当然,文明修行的益处还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兴衰等等都离不开文明的行为、规范的礼仪。
文明,是人类进取的风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一个文明的国家;礼仪,是人类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学校是播种文明、承载礼仪的沃土,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更是学校师生道德风尚,精神面貌的最具体的反映。最为一名邗中学子,我们更应该牢记这份责任,为自己为学校谱写文明礼仪的新篇章!
修身的作文篇2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欲左右天下者必先左右自己。”如果你听说过,不知你是否了解这句话的寓意呢?要想治理天下,必定要管理好自己,可是怎样才能管好好自己呢?古往今来,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而我认为,要想管理好自己,最关键的就是要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
“改正自身的缺点”,这真可谓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啊!这句话,说得真是一点也没有错。在生活中,人们若是染上抽烟这种坏习惯的话,再想戒可就难了。况且在人的一生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坎坷和磨难,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正视它们,绝不能轻言放弃。所以说,改正自身的缺点,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
再看他——约翰·克里西的亲身经历吧。
英国的一位著名作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创作十分勤奋,得到的却743封退稿信。但是,他并不轻言放弃,是挫折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说:“不错,我正随着人们所不大敢相信的大量的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的话,那么所有的`退稿信都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成功,那么每一封退稿信的价值全部都要重新计算。”他越挫越勇,最后终于凶恶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到他逝世为止,他一共出版了564本书。
看到这个事例后,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是的,约翰·克里西最终走向成功不就是凭着他那敏的精神和他那坚强的意志吗?我们改正自身缺点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把握自我,改正不足,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吧!因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平天下!”
修身的作文篇3
走在于家石头村中,沧桑的灰色朦胧了我的视线;伸手抚摸古墙上的石块,一道道裂痕吞噬了无数游人的痕迹;低头默数石块的数目,凌乱的思绪坠入了古人辛勤的劳动场面中。眼前是灰蒙蒙的一片景象,脑海中也满是沉重的灰色想象。
我拿起手机,快门咔嚓咔嚓的响了几声,手机里随之多了几张照片。可惜的是,灰色几乎霸占了全部的镜头,可我依然执着地寻觅着灰色以外的缤纷。
走到一个岔路口时,我看到了两个写生的村民。他们很专注,将捕捉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心诠释在小小的白色画纸上,一遍遍的着色使画卷上的'颜色一点点丰盈起来,成为行人满眼灰色中的亮丽风景。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不大的颜料盘上,残留的色块混杂成一团干裂的灰雾,遮住了木板原先的光滑和细腻。可我分明看到:几团明艳的花朵在一旁静静开放,点染了大片灰意,而会也默默守护着那一份与他无关的美好。我忽然发现: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灰色中的色彩吗?
村民用一份对故土的深深依恋,一份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一份对美好的执着追求,创造了几幅精美的画卷,用慧眼发现着这个世界的美好。而我,作为一个游客,环顾四周,在村名的感染下,慢慢发现:那一丛丛绿茵茵的苔藓冲着我微笑;缝隙中的杂草挺直腰板仰头望我;屋顶上破碎的红漆紧紧拥抱着灰色的石块;拖拉机上黄澄澄的玉米相互寒暄、嬉闹……这个看似充满灰色的石头村中,有着许许多多缤纷的色彩,虽然微不足道,但依旧用它们弱小的身躯点缀着这个村落。
太阳落入西山,将最后一抹余晖撒向宁静的石头村,村民家的烟囱里缓缓升起袅袅炊烟。灰色又一次笼罩了村落,将其他颜色完整地保鲜,留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发现。
修身的作文篇4
包容,有时像一座沟通的桥梁,它能使不同语言的人走到一起;包容,有时也像一把钥匙,它使人们更轻易地打开幸福之门;包容,有时能代表一种文明,它使人们懂得相互谦让。
古代战乱年代,有时因为语言互不通,有时为了争抢有限的食物,有时是为了扩张领地。可战争如同一位地狱的恶魔,凡它到达之处无不寸草不生,它的到来总是累及无辜的百姓,也总意味着破坏,甚至是死亡,可谓百害而无一利。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们学会沟通,懂得合作,懂得生命的可贵,如果他们懂得包容……
相似的,当下的教育也存在不包容的现象,我在这说的主要是家庭教育。有人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打一顿再说”。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就用暴力冒充、代替教育,并且义正言辞地声称自己的方式是对的',他们其实从未了解事情的经过,也从未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更不懂得包容稚嫩孩子那些纯真的想法,反而是在长期的暴力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甚至造成孩子人格的缺陷,使他们心理扭曲、缺乏安全感、丧失自信。长期的严厉会压制孩子的许多想法,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想法,这也就是许多孩子在家里十分懂事而在学校却经常惹事的原因。家长真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后总会十分吃惊,却不知这一切主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误。反言之,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更容易懂得包容和理解。当然,包容并不等同于放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包容像一个容器,既然是容器就是有极限的,水满则溢。所以我们要懂得使用这个容器,在懂得包容的同时也不忘把握分寸。过分的包容是溺爱、放纵,就像太阳能带给我们温暖,但如果太阳光太强就对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一样。
很多时候,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懂得包容别人的人往往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宽广的人生格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容纳不同的意见,我们能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修身的作文篇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扎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月夜思乡的情景历历在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该是怎样开朗、达观的情?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不但有大量优美的诗词,展示着语言的魅力,还有很多经典著作。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其内容简短精炼,寓意深刻,包罗万象。“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趁着年少要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提醒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身边处处都能获得知识。这些经典经过历史的检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像一盏灯一样,给我们指引着方向。
您读过名著吗?就说读完西游记之后吧,我想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能识妖降魔,辨善恶,为保唐僧而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也曾为唐僧软弱无能而气愤。但当我听《大唐西域》之后,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唐僧是一个博学、有主见、雷厉风行,为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高僧。他不但加强大唐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而且对印度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改变对唐僧看法的同时,使我对大唐和印度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习俗有一定的解,也让我明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发展不如人意,是否与古印度人不记历史、不学历史有关呢?不懂历史就没有借鉴,就容易走回头路,发展肯定会放慢脚步!这让我想到我们自己,人不可太自负,有错误一定要承认,要记住,知错就改,学习别人的长处,吸取前人的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看完三国,我想成为诸葛亮,像他一样的足智多谋,能识天气,看地理。可像他那样聪明的人,既不能挽救一个国家,也不能成全他个人,为什么?看来,这与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争权夺利,没有共同的目标有关,这样既伤害百姓,自己也无法成功。这让我庆幸出生在新中国,新中国是以国家统一为目标,没有战争,我们丰衣足食,有明亮的教室。有和蔼的老师,有和谐幸福的家庭。可是,朋友们,在我们享受这一切的时候,也要想到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国学,它教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少走弯路,增加修养,提高素质。
修身的作文篇6
喜欢徜徉在那一鞭夕阳的斜照里,欣赏着那日薄西山的壮美和凄丽;喜欢漫步在小河边,看着如镜的水面忽地因风而生起可波光潋滟;喜欢一个人静坐在桌边,慢慢地品赏那一缕茶叶的清香。真的好喜欢那片刻的安逸。
要知道,现在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我们有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焦头烂额,能偷到那片刻的安闲是多么不容易啊!能享受到那片刻的闲适是多么愉悦啊!
这还是许多人的理想呢。身体和精神的超负荷运转让我们有了对安逸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需要淋浴在闲适的春风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振奋地迎接生活和工作。这才是劳逸结合。
安静平和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诸葛亮的“静以修身”告诉我们保持淡泊安静的心态的重要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安恬,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参透了人生百态,而归去来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勒出了王国维的闲适,使他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皆产生了留恋,他愉快之至,不忍离去。梅妻鹤子的林逋,极尽安闲之际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安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淡泊,是一种悠然,是一种洒脱,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怡人心情,可以开阔胸襟,可以修炼风度,可以培养气质。
但安静的心境需要思想的超脱。只有经历过沧桑之后,把许多事情开始推远了,看轻了,看淡了,进入一种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之后,才能真正地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达到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对于年轻冲动的我们,安静是弥足珍贵的。少几分冲动,多几分沉稳,少几分毛躁,多几分谨慎,对我们的成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修身的作文篇7
“自古重贤豪,诗书教尔曹,人生皆有事,修已最为高。”最近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君子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我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需要这种基础吧!
周恩来,我国老一辈政治家,他从少年时就严格要求自己,规定自己做到五不虚度: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就因为他以自我修养为基础,才铸造出自己的伟大业绩,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做到周总理的五不虚度,学习他那伟大的精神?说实话,也许世界上只有40%的人才能做到,这是因为这40%的人尽力了,他们全身心地去做好这件事情,争取做到最完美。
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十分普通的英语老师,在花园学校就业。他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可是因为自己好学,素质高,在40岁时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可这位老师还是喜欢学习,尤其喜欢读书,喜欢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现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师转变成一个名声在外的大学教授,这种变化实在让人吃惊。也许我们羡慕他的社会地位,也许我们羡慕他这种追求到底、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我们更要清楚:他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位老师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位“君子”,拥有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做一个君子,也许是一个自我挑战。比如,我们明知道垃圾食品不能吃,可偏偏要吃;明知道不能玩游戏,可偏要玩;明知道要好好学习,可就是不虚心认真。这些不良行为已成为我们成长的病虫,我们一定要消灭它们,真正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中学生,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让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事,与其做不好,受到责骂,还不如认真做好,受到夸奖。同样是做,为什么不试着去做好呢?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每个人都努力去做一名君子,做一名优秀学生,对自己怎能没有好处呢?对社会来说又将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啊!
修身的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