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提前制定一份教案,以便优化后续教学,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二年级音乐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小雪撬》,能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甜美的声音,感情的充沛。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听说咱们班2、1班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那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条,请大家听好罗:
(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打一自然现象。(雪花)
2、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你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是啊。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了。那晶莹、透明的雪花漫天飘舞,飘飘洒酒来到人间。装扮着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也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雪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多媒体课件:赏雪景)
二、新授。
1、欣赏《小雪橇》。
好玩吗?除了咱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和玩过的游戏。老师这儿还知道一种雪地游戏。猜猜看——(播放《小雪橇》的mtv)
2、雪橇的由来。
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啊?(雪橇)那你认识雪橇了吗?
雪橇最早起源于瑞士山地,是用木制的或者是金属制作的,最先是用来在雪地里运送物资,后来发展为供旅游者娱乐。并在很多国家流行。126年前,(1884年)英国举行首次雪橇公开赛。40年后(1924年),雪橇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分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两种类型。
那你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来拉的吗?(学生们议论)?是啊。大部分都是用狗来拉的。圣诞老人坐着雪橇是用驯鹿来拉的,也有的'用马来拉,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一起拍手,小声哼唱,再听一遍歌曲范唱吧。
3、节奏训练:
从大家高兴的小脸上,老师就知道了你们有多喜欢玩滑雪橇。那就让我们按着滑雪橇的节奏一起活动一下手脚吧:
复习:二分音符两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xx
xxxxx-
x.xx.xxx
xxxxxx
4、你能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小雪橇》歌词吗?
它的拍号是?四二拍表示?
3、学唱歌曲:
(1)同学们已经熟悉了旋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吧。老师弹一句旋律,你用“啦”来哼唱。
(2)你能试着加上歌词吗?
(3)歌曲处理:
你觉得歌曲的哪些地方有困难?音程跳动较大的两处。注意切分音的地方。
(4)你能把歌曲第一段完整唱一遍吗?
(5)再唱一遍:想一想,冰天雪地里,孩子们乘坐着雪橇,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应该怎么唱?
(6)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再来唱一遍第一段。
(7)你能自己学会歌曲第二段吗?小组合作。
(8)学生随琴模唱第二段。
(9)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10)这首歌曲赞颂了孩子们的什么精神?(大怕大风雪,勇敢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欢乐的情绪随着歌曲伴奏再唱一遍吧。
三、歌曲拓展
1、歌表演。
同学们唱得可真有精神。那你能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老师这儿还带来几样打击乐器。大家想不想自己为自己伴奏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串铃,这是碰铃,这是手鼓,这是沙锤。它们的使用方法是: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古诗?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
雪是纯洁、可爱的。因此人们喜欢用雪作为来歌唱。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雪花》、《铃儿响叮当》、《踏雪寻梅》……)老师今天也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叫《雪孩子》,谁知道雪孩子的故事?
(寒冷的冬天,兔妈妈做了个雪孩子陪小兔子。他们俩玩得很开心。小兔子睡着了,被子掉进了火盆里。雪孩子用自已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自己却融化成一滩清水)(播放《雪孩子》课件。)
歌曲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优美抒情)你们觉得雪孩子们可爱在什么地方?(有一颗纯洁的心)让我们陪着雪人,唱着《小雪橇》的歌一起走出教室吧。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3、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教学准备:录制的自然界各种声源
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该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谜语:有对双胞胎,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一“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播放录制的自然界各种声源,让学生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5、老师这儿有几样东西,你们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板书课题: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6、分组拿东西,五个人一组,用拿的东西创造声音,并把创造的声音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创造的声音多。(如果没有东西,你能否创造出声音来呢?)
讨论完的小组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随时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7、听音乐回到座位上,奖励最先讨论完的小组老师讲评活动中好的和不足之处。
8、把创造出的声音分组演,如若是相同的,就在一个小组表演后,另一小组只表演创造的不同于前一组的声音。
9、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们创造的声音有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同学们们确实很聪明的,我们现在用我们手中的东西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奏。
①一朵花代表一个“×”,贴四个
②两朵花代表“××”贴四个
③拿塑料瓶的演“×”节奏
拿其它材料的演奏“××”节奏
演奏老师板书的节奏 × × × ×
×× ×× ×× ××
④老师手中拿着大小两种水果图,大的代表音强、小的代表音弱、然后老师在节奏谱中上下跳跃,让学生表现音的强弱。
二、用创造的声音编故事
1、要求:每一组自己想一个故事,用手中的材料表现出来,如果不够,可以在老师那里拿。
2、分组创编声音故事。
3、一组一组表演他们创造的故事,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老师讲评:有创意的小组多奖一朵小花。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们一起创造了很多好听的声音,我知道有些同学们还没有尽兴,以后,我们有机会就创造出更多的像今天这样好听的声音,你们说好不好,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方法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二、新课讲授——熟悉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形式呈现。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夏》
2音乐游戏《晚风》
3、听赏〈美丽的夏夜〉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夏》,能用自然、愉悦的声音演唱,表现出夏日里的炽热的情怀。
2、在音乐游戏里,能与同学合作表演歌曲《晚风》的情境,并听辩出同学的声音。
3、在演唱、听赏和游戏中,能体验三首歌曲不同的情绪与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以“夏”为的不同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夏》,能用自然、愉悦的声音演唱,表现出夏日里的炽热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欣赏夏日风情图片
说说夏日,让学生谈谈对夏天的认识
(二)、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2、随琴模唱旋律
请几个学生用一个词形容夏天,然后就用这个字随音乐模唱旋律。如:火 热 烫 哇 爽
(三)、读歌词
在读歌词时,让学生说说歌词所展示的画面,表现歌词所表现的情景来进行情感体验。
4、老师分句教唱歌词。
这首歌旋律流畅,跟音乐和琴声模唱几遍,学生能很快将歌词唱出来,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少儿歌曲,歌词立意新奇,富有童趣,充分的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的幻想和欢快的情绪。
5、随琴完整的演唱
6、理解情境
7、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四)、评价
在学唱歌曲中,学生情绪的表现、歌声的表达、感受的表述等,可作为被阶段评价的重点内容,力求形成热烈、欢快、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欣赏《美丽的夏夜》
(一)、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二)、老师结合歌词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描绘歌曲所表达的情境。
(三)、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启发学生,请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请学生用自己想到的话、动作、表情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五)、表现
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用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六)、评价
1、学生的表情、动作的表现。
2、语言表述的生动、准确。
3、边唱边创意的表演。
四、结束课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夏》
要求轻声演唱,能听伴奏整齐的起唱。
三、唱一唱《夏天的傍晚》
(一)、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二)、老师结合歌词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描绘歌曲所表达的情境。
(三)、音乐游戏:
游戏方法:
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请几名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站在圈内,音乐起,圈上的小朋友合掌放在右耳边,头倾斜在手背上,闭上眼睛,“小星星”踏着碎步穿梭在小朋友之间,当大家唱到最后两小节时,“小星星”迅速藏到任意一个小朋友的后面,音乐停,双手搭在该小朋友的肩上说:我是“小星星”被搭肩的小朋友睁开眼,立刻报出这个小朋友的姓名,猜对了就当“小星星”。猜错了,仍坐在圈上,游戏重新开始。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5
一、感受强弱
1、听音乐进教室
(1)气球爆炸时的声音和泡泡糖破裂时的声音哪个强?请学生用声音学一学。
(2)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一对物体比较它的强弱
二、根据二拍子强弱规律来跳踏点步
1。 老师进行示范,讲清动作:双手插腰,左脚向左横踏一小步,右脚尖点于左脚窝,然后右脚向右横踏一小步,左脚尖点于右脚窝。一拍一动。
2。 配上音乐,请学生进行往前踏步,后退踏点的练习。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
三。 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师问碧蓝的天空中,繁星一闪一闪的`。空中还缺了什么呢?(出示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月牙像什么?(出示小船图片)你喜欢月亮吗?你愿意去月亮上吗?如果你坐在月亮上,你会看见什么?课件逐一出示《小小的船》的诗歌内容。揭示课题。
2。 边看边听范唱音乐,请生跟着音乐拍一拍手、摇一摇身体。
3。 有节奏地歌词朗读,听范读,师领读生跟读。(出示歌谱、节奏谱,播放范读)
4。 请生随节奏边读词边摇摆身体。
5。 师范唱歌曲,分乐句教唱,生跟唱。
6。 集体齐唱歌曲,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
7。 做音乐游戏(摇小船),请生两人一组,边唱边划船。(播放音乐,提醒生注意安全)
四、 贴图比赛
将生分为四组,请生分组讨论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根据老师给的素材和歌曲的内容,你能贴出美丽的夜空吗?大家自己来评价,选出优胜组。
五、 想象创编
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假如你能飞上天空,你希望在夜空中看到的什么呢?你会在天空中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把想象到的人物和想做的事情编成动作来表演一下好吗?
六、 总结下课
师:你喜欢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吗?现在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一定能去太空遨游。去坐着月亮船摘星星!大家说好吗?!现在让我们划着月亮船轻声地走出教室吧!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唱《云》
2、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云》。
2、学生收集关于云的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3、通过秋虫音乐会,学生能够具有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强弱的听辩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柔和、亲切、优美地声音演唱歌曲《云》。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创造,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一些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风光秀丽的野外郊游去了,外面的景色真是美极了,蓝的天,青的山、绿的海,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大自然多么神奇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一自然界的神奇的事物。
(多媒体出示有关“云”的谜语)像是烟来没有火,说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
生: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瞧!白云姐姐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课件)小朋友听白云姐姐的歌声多美呀!
2、播放音乐《云》
师:让我们和白云姐姐一起唱起来吧!
(1)完整聆听范唱,老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拍手,点手心或拍手、拍肩等,边听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回声法学唱歌曲。
(3)体会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3、拓展小知识:美丽的云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
生:(回答)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讲解云的形成)云也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欣赏云的几幅图片(出示各种形状、种类的云)
4、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师:在这么美丽的天空下,许多小动物们在野外开起了音乐会,可热闹了。瞧!还有的小动物当起了指挥家。(出示秋虫音乐会的图)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指挥家吧!(老师简单地示范指挥的动作,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1)放音乐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引导学生听辩音乐的强弱变化和不同的重复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2)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小指挥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模仿指挥动作,老师启发他们在音乐的力度,速度发生变化时,指挥动作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不必要求学生的指挥动作规范化,重在体验乐曲的情绪。
(3)学生说说夏末初秋听到哪些昆虫的叫声,让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学一学这些叫声。选择可模仿秋虫鸣叫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表演,由音乐感觉好的学生指挥。
5、小结:
今天,我们也和小动物们一样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会,小朋友们都当了一回小指挥家,渡过了一个快乐的音乐会。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
(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高二年级音乐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