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使得教师能够提前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生动的教案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优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德育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照片,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面照片。
再猜猜(出示洗衣机侧面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出示洗衣机正面图。
从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小熊吗?它可爱吗?
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小熊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小熊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小熊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一张照片,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小熊的什么面拍摄的.?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小熊的那个面吧!
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老师拿出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学生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
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小熊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四人换座位。也可以把小狗转一转。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小亮他们也有一个玩具——恐龙,让我们看看他们看到的是恐龙的那一面吧。
课件出示摞书的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三位小朋友正在观察一辆小卡车,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四、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巩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玩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逐张出示同一张图片但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2、(根据图片的先后播出的顺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一个蓝色的球;储钱罐;小兔子)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呢?出题课题
探究新知
1、学习第58页例5.
2、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分小组看看坐在自己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3、交流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4、为什么熊猫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6、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在新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7、汇报交流
8、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组放一个,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的形状。
课题练习
1、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呢?把是谁看到汽车的哪一个面用线连起来。
2、出示孙悟空的不同角度的图片,说一说是他的哪个面?
拓展提升
1、课件出题图片。
2、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分别给狮子拍了哪个角度的照片?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观察。
4、完成68页的做一做。
课后小结
1、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2、师生总结:
a、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b、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能克服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教学重点: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难点: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画面,选用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盲人们分别把大象说成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由“摸”过渡到“观察”。既能为新知做好铺垫,又能渗透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师:看来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体验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运用课件出示一个小猴的照片,先出示从前面拍的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这个猴子的哪个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侧面的照片,分别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师:拍的是同一个猴子,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知道吗?(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初步感受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边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观察物体的角度,如正面、侧面、背面)。
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1
让学生观察图1,赵亮、王丽、丁一、江分别看到水壶的哪一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小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实物观察教学
教师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放一个水杯,全体同学面向水杯进行观察。
(1)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2)课件出示水杯各个侧面图,请观察结果一样的同学举手,并说说你从水杯的哪一面进行观察的 ,分别看到了什么?
(3)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个面,怎样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组讨论)请对面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说说所观察到得结果跟刚才一样吗?你知道为什么?(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位置的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小结:站在各个位置观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二
进一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侧面分别是小红、小军、小明画的。
3、观察验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以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玩具车等特征较明显的)放在桌面上,小组四个人分别在自己的位置观察,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实物的哪一个部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板书)。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说一说图中三个人看到的小汽车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练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形状都不相同呢?(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不同,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形状是相同的,因此,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寻找,观察,如球、苹果等,这样既体现了知识的严密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