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我们需要在课前认真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师规划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的重要工具,体现教师的引导能力,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用铁丝做成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吹泡泡的铁丝框、泡泡水、装泡泡水的容器、
2、记录表、形状标记及将彩色纸粘贴在桌上。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唤醒幼儿经验。
小朋友,你们见过泡泡吗?什么时候见过泡泡的?那泡泡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在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时候都会出现泡泡,刚才还有小朋友说玩过吹泡泡。
2、幼儿探索怎样吹出泡泡。
(1)、今天,我们就试试用铁丝框来吹泡泡,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现在,我们一起试试用圆形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吧!(提醒幼儿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2)、你吹出泡泡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吹的?(先醮泡泡水,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再用嘴轻轻吹)
(3)、刚才谁没有成功,请你再来试一试。(幼儿吹)
(4)、圆形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形)(师边指记录单上的标记边贴上小圆点)
3、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其它形状的铁丝框,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再猜猜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记录单上贴图形)
(2)、到底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待会儿老师请你用不同的铁丝框去试一试,把你发现的泡泡的样子贴在后面的空格里。
(3)、幼儿吹泡泡。
(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将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记录下来)
4、幼儿交流吹泡泡的感受和发现。
(1)根据记录表总结.(记录幼儿验证的结果)
(2)师小结:原来用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一样的,都是圆形。
(3)你在吹泡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好玩的事情啊?
5、继续吹泡泡。
小百科:肥皂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二份洗碗精加6份水调出的肥皂水即可使用。若欲使泡泡持久,则配方改为2份洗碗精加6份水及1至4份的甘油。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吹泡泡过程中发现问题。
2、体验用多种材料吹出泡泡的快乐。
3、能大胆探索用树叶吹出泡泡的好方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吹泡泡过程中发现问题。
2、探索用树叶吹出泡泡的好方法。
教具准备:
集体记录纸。
学具准备:
生活中的材料(小剪刀、吸管、漏勺、树叶)、泡泡水、小脸盆、泡沫垫、笑脸和哭脸记录符号、小抹布等。
认知准备:
幼儿游玩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感受,引发兴趣。
孩子们,据老师观察,你们都喜欢玩吹泡泡,那你们是用什么来吹的?
小结:用泡泡器可以吹出泡泡,还有那些材料也可以吹出泡泡呢?
二、认识工具,大胆猜想。
今天老师带来三样东西,看看你们认识吗?(漏勺、剪刀、小树叶)你们觉得他们能吹出泡泡来吗?为什么?
三、使用材料,发现问题。
1、指导方法。吹泡泡时要记得:第一,不要碰到自己的嘴巴,要对着没人的地方吹。第二,每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吹出泡泡。
2、指导记录。如果这个材料真的吹出了泡泡,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把它放在笑脸宝宝的筐里;如果不能吹出泡泡就把它放在哭脸宝宝的筐里。
3、指导实验。
(1)指导孩子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吹的时候工具不能碰到嘴巴,不能对着别人的脸吹。
(2)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泡泡是从哪里出来的,并思考为什么树叶不能吹出泡泡。
四、探索方法,发现秘密。
1、思考原因。你发现泡泡是从哪里吹出来的?为什么树叶不能吹出泡泡呢?
2、探索方法。怎样让树叶也能吹出泡泡来呢?怎么戳洞?
(出示小棒)我这里有小棒,看看它能帮助你们戳洞吗?
3、再次尝试。
4、拓展思维
孩子们,快来看呀!我发现了一个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演示:树叶卷起来吹)
小结:原来把树叶卷起来也会有个洞洞,也可以吹出泡泡。
教学反思
1、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科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对幼儿发展思维,理解、尊重、接纳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孩子在自由游戏,通过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去探索、去发现,最后得出:凡是有洞洞的的`东西都能吹出泡泡及创造性的给树叶戳洞洞及卷起来也能吹出泡泡。让孩子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自主发展由于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每种材料拿起来都要吹个够,没有按我的预设进行,本节课上的时间太长了。
3、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让孩子们尝试的过程中多引导,在探索发现中再作进一步的启发。让这节课按时完成。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篇3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
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视平转换仪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1、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知道配置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颜色的变化。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二、活动准备
吸管、盐、水、洗洁精、塑料杯、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在海洋的深处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看谁来了,喷、喷、喷、喷,大鱼游来啦,小朋友们我们猜猜大鱼在玩什么游戏呢?哦-大鱼在玩吹泡泡的游戏呢?大鱼吹出来的泡泡,圆圆的,五颜六色的真有趣,今天朱朱老师带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向大鱼学习吹泡泡的本领。
2.活动过程
(1)师:要想吹出泡泡,我们需要先来制作泡泡水,(我们咋样制作泡泡水呢?)
(2)幼儿尝试制作泡泡水
幼儿尝试制作泡泡水,在水里加上盐并搅拌均匀,轻轻摘取用嘴巴轻轻的吹。(并没有吹出泡泡)
幼儿再次尝试制作泡泡水,在水里加洗洁精搅拌均匀,轻轻摘取并用嘴巴轻轻的吹。(吹出了泡泡)
总结:洗洁精和水可以制作出泡泡水是因为洗洁精里面还有大量的泡泡剂,而盐里不含有泡泡剂。
(3)大鱼吐出彩色的.泡泡,那我们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泡泡变成彩色的呢?(颜料)
哦,可以在泡泡水里面加颜料,并搅拌均匀,那我们来一起试一下。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并提醒幼儿用吸管轻轻沾取,然后慢慢地吹。
(4)哇!彩色的泡泡真有趣,好想把这些彩色的泡泡留住,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圆圆的彩色的泡泡留在海洋里吧!教师引导幼儿将彩色的泡泡留在海洋里。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吹出泡泡呢?
幼儿园科学泡泡虫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捉西瓜虫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