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教案的灵活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重阳节的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
教学过程:
1、观看幻灯片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
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
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
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
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
“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3、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2、教学难点: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来历、习俗的图片。
2、配乐诗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磁带。
3、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明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二、观看图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三、听配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四、说一说:爷爷、奶奶平时怎样关心你的,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五、情境表演《让座》。
1、请两位幼儿分别戴上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扮演乘车的老人,请四位幼儿扮演乘客进行情境表演《让座》。
2、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老、爱老。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篇4
活动策划:
圣诞化妆舞会
活动目标:
1、在认识五官的基础上,感受用粘贴、印的方法 制作各种面具。
2、喜欢贴出不同的面相,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3、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
4、参与节日游戏。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彩色纸,橡皮筋、音乐
2、纸碟(开眼睛)、浆糊、抹布、水粉、剪刀等
3 、各种人物、卡通、动物、图片放于区内,引导幼儿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请小朋友猜猜,今天圣诞老人送了什么礼物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听到老师小铃的声音才睁开眼睛好吗?
二、幼儿观察你们看到有哪些面具?你怎么知道它是白雪公主?小白兔、你想做一个什么面具?请你先想一想,你做一个怎么的面具,想好再做。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粘贴
2、水粉、蜡笔
3、印画提醒幼儿用完浆糊要把手擦干净。
帮助、鼓励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交流。
四、新年舞会请小朋友带上你做的面具和老师一起去参加化妆舞会吧!
教学反思:
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2、理解诗中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精神;
3、能联系已学过的秋景诗,体会毛泽东词二首的高远境界,并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意象把握诗歌境界;
2、联系其他秋景诗了解毛泽东的开阔胸襟和豪迈气概,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意境高远、词风豪迈等特点,并做好诗词积累。
教学难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句的情感分析及对整首词词风的作用
教学方法:
常规教学,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诗词推荐:辛弃疾《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
导入:
( 引导学生回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也有著名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的特点。1929年革命形势大好,可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领导,毛泽东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跌入了人生的低谷。这时的毛泽东,面对重阳的秋景又该是怎样的感慨呢?
范读、跟读:(要求:掌握节奏和感情)
1、学生自读,自己体会词中感情和节奏;(将自己放入文本,才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精髓)
2、学生范读,互相点评,从语速与语调、轻重与缓急两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句形成分歧。故意存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诵读指导:读出辽远的秋景,读出胜利的喜悦,读出战斗的豪情和自信。
4、词格介绍:联系辛词
鉴赏意象:
1、意象的概念,找出诗中意象:战地黄花、强劲秋风、寥廓江天(这是初中训练的能力,学生能够完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2、探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战地黄花——革命的热情和豪情,分外娇艳;
强劲秋风——更似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实力。毛泽东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革命的热情和无畏;
寥廓江天——秋色无垠,革命家胸怀也无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祖国山河如此壮美,叫我如何不爱她?!
3、领悟意境(联系诗词中秋景的名句,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比较意境的不同。)
灿烂金秋,借赞美壮阔山河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他置个人荣辱于不顾,一心为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整首词词格高远,词风豪迈,有着领袖的豪气。
难点探讨:
1、“人生易老”句似乎有些悲叹年华老去,光阴难在之意,对此作何理解?(学生自由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易老”是客观事实,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苏轼“一樽还酹将月”不同,毛泽东从“天难老”中获得启发,意识到应在有限光阴中无限奋斗,所以貌似消极,实则暗含了毛泽东不屈的斗志!
2、初稿时上下阙相反,为何要改成现在这样?请讨论作答。(学生可能会有多角度理解,尽可能给予鼓励。但要引导其从上下阙的关系上来思考,否则,讨论将偏离轨道。)
明确:上下阙都是写景抒情。上阙以人生感悟开篇,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哲思的基调。由短暂而生发出奋发之意,由丰硕战果感到由衷鼓舞;下阙以秋风喻革命力量,累累战果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祖国山河如此壮阔辽远,更让诗人无比自豪,对革命充满信心。这样的构思,让思路更具逻辑性,并且,尾句将词的意境扩大得极为壮阔,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表现的更加雄健豪迈。
结语:
人生的秋天,往往来得突兀。我们如果只看到飘零的枯叶,散落的黄花,只品味其悲凉与萧索,那么这样的人生将布满灰色的暗云。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我们可以让心灵在秋高气爽中荡涤污渍,可以让眼睛在霜染红林中点燃激情;我们以友爱之心迎接大雁的南归,我们以欣喜之心丰收果实的累累。刘禹锡不是说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以,让我们带着毛泽东的豪情,再一次朗读《采桑子重阳》。(生朗读)
愿同学们都能以乐观豪迈的气概度过生命中每一个秋天!
重阳节的美术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