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教案的设计应与课程进度紧密结合,以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时间接触到必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角的初步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 (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
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4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能正确画描述角的特征,画角,加强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以及直角的特征
难点:画角和直角
学习准备:尺子
学习过程:
一、说“角”
前两节我们认识了角,还进一步认识了角王国中一个特殊的'角,直角。现在我们进行你说我说大家说环节。几天的主人翁是角。
请同桌互说,并指名汇报。
注意点:角的特征,怎样判断角的大小。
二、综合练习
1、判断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其中哪些是直角。
2、下面是什么图形,他们分别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先是简单图形,再是复合图形)
3、画角
画一个直角。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4、数立方体上的直角。
怎样数能一个不落呢?
三、总结
四、作业:画一画你喜欢的图形,并找一找它由几个角,其中几个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媒体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师: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生: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生说,师在生刚画的角上标出。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师: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园: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内容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练习纸、圆形纸片、三张长方形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4根小棒,围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围成什么图形?
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形吗?让学生将两根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 样的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过程中自觉参与学习,一步一步揭示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周围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实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角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并用手指给大家看。(学生在指角时可能会出现指角的错误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适时练习:请学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几个角?
3.认角
我们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请大家来用你的小手摸摸这个角,先来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这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发现角的特点)
我们来给尖尖的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板书: 边
顶点 边
请同学们指出三角板中其他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角,你能给你所找到的角画张相吗?(学生活动:尝试画角。并且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正确的画角过程。学生再次画角后交流,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认识,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从具体实物引入“角”,并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
5.课堂练习。课件演示,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且请学生上台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的“导”、“扶”、“放”与学生的“探”、“思”相结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大胆探索下,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最后一组练习,及时让学生掌握了新知。)
6.折角
1)小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来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提问:你所折成的这个图形有3个角吗?为什么?
7.比角
1)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角,比较角的大小?请学生想办法如何来比较?
教师小结:将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比较,张开的大的这个角就比较大。
2)课件出示不容易判断大小的红角与蓝角
请学生比较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为什么?
提问:你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3)小活动:
a:请学生用纸条图钉做一个角,教师做一个边较长而角大小相等的角,请学生判断,哪个角大一些。
b:请学生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教师所做大的角。
c:同桌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并进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练习:
1.猜角:出示一组图。请学生在下面图形中找出有几个角?并且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也深化了新知,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动手做一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数学小灵通,他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裁纸的游戏好吗?
a: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裁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活动)
b:可是数学小灵通说,一张纸裁掉一个角,也可能有4个角。同学们你想知道是怎么裁的吗?试一试吧。
c:小灵通说:也可能是3个、5个角,你知道是怎么裁的呢?
3.活动:用准备的绳子,同桌合作做一个角。
(通过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猜测——求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画、折、裁、做。你从中都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评析:
这节课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用手摸、用眼看、用手画、动手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新知。
1.借助多媒体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借助实物、图形的外部特征及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图形中辨认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精心设计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教师在最后设计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有趣新颖。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好奇心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迫切想得到答案,而当答案多解时,又产生了疑惑,进而又促使他们去思考。如此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