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更深入地探讨书中的复杂问题,写读后感不仅是简单地叙述情节,更需要加入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7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打开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渐渐地,内容情节像块磁铁似的把我吸引住了,我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呼兰小镇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简简单单的,他们物质生活是简单的。

小说从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为起点,然后展开了对呼兰河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整个小城的人们,挣扎地生活。被风霜雨雪吹打着,却又麻木困循地生活着。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旧中国扭曲变态的社会现实。作者鞭答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在作者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也就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说尽旧社会的黑暗;说尽萧红童年的快乐;说尽四十年代呼兰河畔发生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2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读了《呼兰河传》之后发出的感慨。

?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是萧红一生的写照,它是一篇叙事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萧红虽是一代才女,可生活并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读《呼兰河传》,羡慕小时候无拘无束的萧红,又为成年后的萧红默默垂泪……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祖父家的园子,那里留下了萧红快乐的童年印记。

那个“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人间乐园。那里的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那里的小鸟,爱怎么飞,就怎么飞,无忧无虑;想铲地,就铲地,想浇水,就浇水。在这儿,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园子。那时,爸爸妈妈在江都工作,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大井,门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条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一只手轻轻地搂着我,一只手拿着扇子,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奶奶看着,我也跟着看着,看那漫天的繁星对我眨眼,对我笑,我也对它们眨眼,对它们笑。流汗了,泼泼井水……

后来,我被爸爸妈妈接到江都上幼儿园、上小学,坐着旋转木马,玩着蹦蹦床……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也开始了艺术熏陶,学芭蕾,学钢琴……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中,那个“祖父的园子”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3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这样疼爱我。她十分喜欢织毛衣、做针线。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给我织的。外婆还给我做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服,而且还透气。每次都会在鞋面上绣各种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雏菊……可漂亮了,无论谁看见了都要忍不住夸赞一番。

我觉得我比萧红幸运很多,我不仅有外婆疼爱,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给予她温暖和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4

寒假我读了《呼兰河传》,书中字里行间都透着真情实感,看着书就像听着作者在凄凉地吟唱,那歌深情、凄凉,深深打动人心。

打开书,呼兰河城的奇特风俗吸引我。在当时,呼兰河城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我对跳大神感触颇深,如果城里有人生病了,不是先想到要请医生来医治,而是请大神来跳一跳,因为人们严重地迷信,居然认为跳大神、装神弄鬼就可以“赶走”疾病。读到这情景我异常吃惊,没想到一百年前的中国是那样愚昧、那样无知,整个城竟是如此的落后、如此的凄凉。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大多的情节都有些凄凉,甚至可以说凄惨,尤其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名字起得非常好,但却与“团圆”无缘。她仅仅十二岁就到了婆家,而且见婆家人一点也不知道害羞。一开始,我对这事根本无法理解,才多大的孩子就嫁人?问了爸爸妈妈半天才勉强知道。十二岁正是纯美的少年时代,正是充满幻想与希望的年龄,而小团圆媳妇却已经如此的麻木,如此呆滞,似乎什么都已无所谓。第一次吃饭就连吃了三碗,她的婆婆便开始打她。打出病来了,她的婆婆就请来了人跳大神,最可怕的是还听信无知偏方!他们竟然把小团圆媳妇放进盛有滚烫热水的大缸里,烫昏了,就用冷水一浇,浇醒了再抬到大缸里……这样来来回回好几遍,小团圆媳妇就在人们的愚昧和无知的迷信中被活活折磨死了!

读到这儿,堂堂男子汉的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忍不住落下泪来。小团圆媳妇太可怜了!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竟然有这样的遭遇。她小小的心灵死前经历了怎样的恐怖和绝望啊!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麻木、迷信、愚昧和重男轻女的不良社会风气。再看看我家,今年腊月里在一家人的'无比喜悦和期待中我的妹妹出生了!小小的她立刻成为我们全家的“焦点”,全家人的“小宝贝”,被全家宠成了小公主,连我这个家中的长子也遭遇了大家的“冷落”。可我望着妹妹可爱的笑脸没有半点委屈,只有满满的幸福感!只想她快点长大一起玩耍!是啊,我生活在一个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男女平等,到处和谐幸福的时代!

掩卷而思,我真正懂了什么是幸福。我所在的小城虽然是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小城,但是她美丽、宁静,我的家庭幸福和美。与那个时代的孩子相比,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我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幸福,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我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争取早日用自己的力量把我的小城建设的更加美丽。

到那时,或许我也可以回忆童年写一部传记,我想那一定是一首欢快幸福的赞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看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我禁不住被萧红的写作手法所触动,文章描写细致,而且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仿佛让我身临其境。

我认为整本书可分成三大部分,稍微写一写的是呼兰河的大泥坑子,我觉得这个大泥坑子,虽然是一个在呼兰河里最会闹事情的大坑,但是却就是因为只个大坑,给呼兰河这个小村庄添加了许多热闹的成份,当马掉进坑时,就会有许多人以飞快的速度拥过来,一部分是热心的人,卷起袖子,打算下去大干一场,把马给救上来,当然另一部分就是那些衣帽整洁的“贵族”啦,在一旁袖手旁观,但是经过人们的一番努力,最终这匹马还是被救上来了。

还有就是讲的.是呼兰河这个小村庄一天的流程和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文章中讲到的跳神,那些所谓的跳神很像一些巫师,装神弄鬼,把一些不大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弄得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文章中这些跳神唱的歌还既连贯又押韵呢,实在是太有趣了,简直就好像是一首首小诗。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就要数作者萧红和祖父以及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萧红的祖父真好呀,不但和自己的孙女一起干活,一起谈事,还会教自己孙女一些东西,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和萧红一起念诗了,念诗时萧红的调皮可爱令我哈哈大笑,祖父的耐心教导,又令我惊叹不已。

假如你还想知道呼兰河这个小村庄里更多事情,那你就赶紧去看看《呼兰河传》这本书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6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7

“祖父一天都在院子里边,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这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禁沉浸在逝去已远的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里;让人看着那个淘气又活泼的小姑娘,看她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

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茅盾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萧红,她31岁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在她弥留之际,她曾是那样的心有不甘……

《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

你为谁工作读后感推荐7篇

救赎观后感推荐7篇

读后感童年读后感推荐6篇

作文读后感作文推荐5篇

对镜读后感推荐8篇

《随笔》读后感推荐5篇

盲孩子读后感推荐6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推荐5篇

心理课读后感推荐5篇

朋友读后感推荐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