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能够确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避免进度的拖沓,通过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引人入胜,激励学生学习,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寻宝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寻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助跑跨跳,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
2.巩固双脚连续跳、平衡及等基本动作。
3.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勇敢的品质。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剪破的寻宝图、宝物、场地、轮胎、塑料圈、油桶、踩踏石、纸盒、场地摆放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随音乐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2.活动头部、腰部、手脚腕、膝盖四肢等。
(二)基本部分:
1.学习跨跳,反复尝试。
(1)两道深沟涧,横在孩子面前,启发幼儿怎样安全越过这两道沟涧。
(2)个别幼儿尝试,再让全体幼儿选择宽或窄的沟涧练习跨跳。
(3)在助跑的基础上,两脚同时分开,身体向上跳起,前脚先落地,后脚跟上前脚着地。
(4)分男、女练习,根据个人能力自由选择跨跳。
2.游戏:
(1)借助摆放示意图进行摆放,摆出不同结构层次的材料。
(2)游戏名称,明确幼儿任务。
第一次游戏:熟悉路程。(幼儿自选道路)
a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越过“陷阱”,用双脚连续跳方法跳过“草地上障碍物”,走过“小溪上的石头”,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越过“山坡”,到终点从两边返回。
b总结问题。
第二次游戏:加难度,完成任务。(幼儿再次重新选择道路)
a完成原有材料要做的动作,在“山坡”后增加“沟涧”,用助跑跨跳方法越过“沟涧”,到指定地点每人拿一块被剪开的藏宝图,拿回藏宝图,拿回藏宝图后大家商量合作将藏宝图拼好。排头根据藏宝图提示找到宝物,找到宝物为胜利。
b游戏过程中教师励幼儿勇敢积极,在上下山坡、跨跳沟涧及奔跑中注意不要互相冲撞,注意安全。
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与他人协商合作完成。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始终非常高,他们的合作意识、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结束部分
1.寻宝成功,师生共同分享找到宝物的喜悦。
2.为什么有的组寻宝又快又顺利,而有的组就很慢呢?
3.听音乐放松身体,活动结束回教室。
教学反思
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快乐的寻宝行动”。虽然寻宝路途艰难。但孩子们热情高涨,男女队员进行比赛,都顺利完成“寻宝”任务,活动培养了幼儿跑跨跳的能力及勇敢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寻宝教案篇2
课标要求:
1、 整体感知,学习课文构思精巧的特点。
2、 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品味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3、 通过片段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
4、 学习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点悟]
学习这篇童话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之上,同学们相互质疑,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分角色表演;最后通过叙述骆驼心理活动的片断练习,培养丰富的想像力。以上“读”、“议”、“演”、“练”四个环节的学习,能够训练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另外,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治理沙漠的方法。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童话,讲述了骆驼寻宝的经历,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韧不拨、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在文章前后的内容上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共写了30多种动物,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文章可以分几部分?
解惑:全文共写了30多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了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部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质疑: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解惑:除了骆驼外,还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质疑: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解惑: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质疑:在骆驼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什么?
解惑:骆驼没有向仙女要珍珠玛瑙之类的宝贝,而是要了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等,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是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语言揣摩]
1、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他经常背着堆积如山的重物,忍饥耐渴地在长着一丛丛红柳的茫茫沙漠里行走,就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瀚海之中。骆驼在禽兽国里,是个非常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人们称赞他是“沙漠之舟”。可是他很谦虚,从不大喊大叫,只是默默地走着。
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他一想起蜜,更无心寻宝了,心想还是回去钻进篱笆闯进蜂场饱吃一顿再说。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黑熊遇到困难时眼光短浅、胸无大志的情景。这些描写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3、金钱豹恼羞成怒,与大灰狼撕咬起来,结果,两个都是血淋淋的;一个断了尾巴,一个少了只耳朵,狼狈得不成样子,也都无心寻宝,灰溜溜地回去了。
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竟然因一些小事搞得两败俱伤。生动的语言可以看出它们在寻宝的道路上心浮气躁、各怀私心。这些描写与骆驼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这篇童话是现代儿童文学家陈伯吹(1906~1997)创作于1982年的童话名篇,写得很有时代特点,是用童话的形式来生动地反映现实社会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的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而骆驼却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需要的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种子。
2、《骆驼寻宝记》中讲到在骆驼眼里那些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等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植物,才是真正的宝贝。亲自动手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骆驼刺的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对改变沙漠生态环境的作用,了解治理沙漠的各种方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品味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形
1、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携手 嫉妒 嬉戏 饶舌 对峙 温馨 狼嗥 淙淙 潺潺 鄙夷 惊愕 瀚海 踽踽独行 花团锦簇
2、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藤 獭 峙 璧 愕 燎 塘
滕 赖 持 壁 鄂 潦 搪
缭 糖 漕 箫 嶙 嘈 啸
粼 槽 萧 鳞
二、语言积累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1、对峙:
2、鄙夷:
3、踽踽:
4、水泄不通:
5、高瞻远瞩:
6、豁然开朗:
7、花团锦簇:
8、养尊处优:
三、问题探究
1、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
(提示:在这条寻宝的大道上能够看到的只有在一瘸一拐走路的双峰骆驼。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他从不大喊大叫,只是默默地走着。与那些火烧火燎、趾高气昂、大模大样的动物们比,这是一头高大、谦虚、踏实的骆驼。)
2、 寻宝的路上骆驼有何表现?
(提示:作者写了骆驼涉过“冷水滩”,趟过“冰凌湖”,穿行“热风洞”,最后着重写穿过“夹扁谷”的艰辛。骆驼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狭谷,来到了珍宝关。)
3、第14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写出了骆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第14段主要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了骆驼历经艰难险阻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4、这篇童话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这篇童话的象征意义是记叙那些心怀天下,心系祖国的人。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经过。)
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精心构思,精心安排,结构清晰。②语言富有童话特点,既朴实平易又鲜明生动。③对比鲜明,形象突出,主题明确。)
四、欣赏评价
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你认为哪些文段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
五、朗读背诵
同学们要有感情朗读课文中对骆驼描写的部分,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感受学习童话的快乐。
六、拓展阅读
骆 驼 吟
刘再复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在黄沙炫目的浩劫里,在风雨欲来的阴霾里,你将感到它生命的强大。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它默默地积蓄着,生活的每一刻都很紧张。没有严实的脚步,征服不了严酷的沙漠。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在无边的大寂寞里,在天火与地火的夹击中,唯有它仍然挺立着生命的山脉,沉淀你的惊慌,使你感到路总会有的,无人渡越的沙海中可以继续前行。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别遗忘诚实的跋涉者,沙漠中的灵魂。诚实的跋涉者往往缺少音响,缺少血液的狂涛,常常不太动人。
探究建议
1、题目中的“吟”字怎样解释?文章是什么体裁?
答:
2、第二节塑造的骆驼形象特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答:
3、第三节塑造的骆驼形象特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答:
4、纵观全文运用什么写法?给人以怎样的启迪?
答:
5.人们称骆驼为“沙舟”,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骆驼的人和事。
答:
寻宝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2、分析骆驼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注音
携( )手 嫉( )妒 对峙( )
踽踽( )独行 温馨( ) 淙淙( )
潺潺( ) 花团锦簇( )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
寻宝教案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班里一位小朋友带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书,引起了幼儿对宝藏、强盗(海盗)题材的兴趣,于是教师找到分享阅读故事《寻宝》,利用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讲述能力。在第一次看大书讲述故事活动中,很多幼儿对图片中出现的小男孩非常感兴趣,进而设计了第二次讲述活动,通过进一步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出小男孩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寻宝》画面细节的再次观察,激发幼儿讲述故事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观察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
阅读过故事《寻宝》,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寻宝》大书一本、黑板、粉笔。比较图片中小男孩与海盗的不同表情,进而推测小男
难点:通过观察,能够大胆创编小男孩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大书,提出问题。
教师:昨天我带你们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你们还记得书的`名字是什么吗?
幼儿:《寻宝》。
教师:最后谁拿到了财宝?
教师:为什么只有小男孩拿到了财宝?小男孩究竟是什么人?你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2、观察大书,寻找线索。
教师与幼儿一起翻看大书,逐页分析,提示幼儿在复习故事情节的同时关注小男孩与海盗的表情有何不同。
教师:进山洞后海盗们发现什么了?你们看看他们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做睁大眼睛状,鼓励幼儿模仿。)
教师:小男孩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学一学1
3、教师带领幼儿从封面开始再次阅读大书,引导幼儿关注小男孩行为、表情等方面与海盗的不同。
教师:海盗们在干什么?小男孩在干什么?
教师:为什么小男孩和海盗不一样?你要是他(小男孩),你这个时候会想什么?
4、自由讨论,个别发言。
幼儿与身边伙伴讨论小男孩的故事,并请个别幼儿主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请幼儿讲述小男孩的故事。
教师:今天有很多客人老师,她们也想听听你们编的故事,老师希望你们做勇敢的孩子,主动走到客人老师面前去给客人老师讲一讲。
寻宝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骆驼形象及作者刻画形象的方法。
②领会童话蕴含的道理
③培养学生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点拨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学习童话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②了解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骆驼不畏艰险,坚忍不拔,胸怀大众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
把握骆驼形象及作者刻画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领会童话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说说,在你们眼里什么是宝?
我提供选择答案:金钱、名誉、亲情、友情、时间、知识,学生回答之后。
然后我顺势导入:那么骆驼眼里什么是宝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骆驼一起去寻宝吧!
二、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陈伯吹(1906-1997),现代儿童文学家。江苏省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 。
2. 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按下列要求做好标记
(1)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中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它许多动物,请将它们圈出来。
(2)正音:
携(xi)手 嫉(j)妒 对峙(zh) 踽踽(jǔ)独行
淙淙(cng) 潺潺(chn) 温馨(xīn) 花团锦簇(c)
三、品读课文
1.精读品析
指导学生阅读骆驼寻宝的段落,搜索骆驼在寻宝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如:骆驼登场时的形象、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及体现出来的品质和骆驼成功的原因等。
全班分为四大组,合作讨论各自的问题,然后向老师汇报合作成果。教师也参与其中。
形 象 艰 险 品 质 原 因
高 大 刺骨的冰凌湖 不畏艰险 坚定的信念
谦 虚 炙热的热风洞 坚忍不拔 顽强的毅力
踏 实 狭窄的夹扁谷 胸怀大众 高尚的目的
四、研读比较
①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体会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急切心情。
教师评价后紧接着问: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其他动物寻宝的动机?他们寻宝的结果如何?对表现骆驼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成果展示:
动机:各怀私心
结果:半途而废
作用:反衬
3.悟读归纳
问题:
骆驼寻宝的目的和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时代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当时许多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一心想发财,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学生相互交流,再举手发言。
合作成果展示:
启示一: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启示二: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而要为大多数人更好地活。
启示三: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板书设计
骆驼寻宝记
① 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② 活着必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不畏艰险
骆驼
寻得变沙漠为绿洲之宝
胸怀大众
反衬
启示
其他动物
害怕困难
半途而废
各怀私心
五、拓展延伸
1.口头作文
寻宝路上骆驼会想些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根据骆驼的行为作合理想象
2.献计献策
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沙尘暴不时侵袭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造成严重危害,而我们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也不时发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以什么实际行动来改变目前这一状况呢?请用你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帮助老师描绘一幅美好蓝图。
寻宝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寻找藏宝图里的秘密。
2.能大胆随音乐节拍做动作,并能把藏宝图的秘密画出来。
3.能自主探索游戏规则,体验找到“宝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寻宝音乐、ppt、人手一份藏宝图、水彩笔、尺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播放阿里巴巴ppt。
师导语:昨天刘老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谁的故事?(阿里巴巴)它今天出现了,我们来给他打个招呼吧,他有话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阿里巴巴ppt)
二、播放音乐,欣赏完整音乐,一起找藏宝图的秘密。
师:哇还有个藏宝图啊,有没有发现这个藏宝图不完整?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播放阿里巴巴)
小朋友你们真的敢去寻宝吗?那我们必须把藏宝图补充完整。你们觉得这张藏宝图缺了什么?(路线)还有什么?
师: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音乐,然后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
你们从音乐里找到哪些藏宝图的秘密?(幼儿自由回答)刚有的小朋友听到咚咚咚的声音说是强盗出来了,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三、播放完整音乐,听音乐做动作。
师:到底音乐什么地方它是提醒我们出发去寻宝?哪个地方有强盗出现?等会请小朋友用你的动作来告诉我。出发寻宝我们可以用这个动作来表示,那遇到强盗有危险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告诉大家?(幼儿做动作)
师:那现在听着音乐用你的动作来告诉我。
师小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看见有些小朋友这样走路,你们觉得哪一种走路方式最安全?(悄悄的)这样才能不被强盗发现。在寻宝的路上啊有可能会爬过高山,也有可能会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所以我们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要把自己保护好,轻轻的走慢慢的走。遇到强盗我们该怎么办?那如果是你的话你想躲在哪里?(大树、草丛)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躲在大树后面。
四、播放音乐,听音乐,想想怎么做动作。
现在在来听一次音乐,想想到底我们该做什么?
躲起来的时候应该要干什么?听出来那是什么意思?刘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你们,躲起来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知道强盗走了没有?(望远镜)请个小朋友模仿。强盗很狡猾在走的时候,突然间转过来看一看后面有没有人,刚好强盗往你这个方向看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把望远镜收回来这样才不会被强盗看见。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播放强盗来的音乐,小朋友用自己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刚才这两个小朋友的办法挺不错的,其他小朋友也会有自己的方法,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把你保护自己的.办法做给我看,强盗出现了我们要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哦。
师小结:我看见刚才在强盗出现的时候小朋友都是用这个动作把自己藏起来。除了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还可以?(上看下看)这样才安全。强盗走了,我们又可以出发了。
六、播放最后一段音乐,幼儿感受
师:小朋友觉得最后一段音乐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找到宝藏了。
我们把藏宝图的秘密都找出来了,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画笔和尺子,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遍把藏宝图的秘密把他画下来。
师点评: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藏宝图画的是什么?在遇到强盗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旁边画一个眼睛。现在我们用这张藏宝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宝藏。
七、播放完整段音乐,
师:准备出发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找到保藏了吗?这是为什么?我们一起商量下对策,为什么按照这个藏宝图没有找到保藏?(幼儿自由回答想办法)
八、幼儿听音乐根据藏宝图找到宝藏。
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出发啦。
哇这是什么?(出示门)是宝藏的大门,一起说咒语:芝麻开门。你们开心吗?现在拿上你们的藏宝图回班告诉小朋友这个藏宝图里的秘密。
寻宝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故事中感受、表现音乐。
2.以愉悦的心情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游戏活动。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笔记本电脑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大家好,我是一只爱探险的山猫,听说在大山深处有一处神秘的宝藏,大家都想得到它。但是由于宝藏旁边危险重重,所以还没有人找到过它。为了确保寻宝成功,我先进行寻宝模拟……
二、感受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恰当的表现音乐。
1.初步欣赏、感受音乐,想象探宝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教师逗引幼儿,带动部分幼儿在音乐中尝试表演。
(2)提问:我们刚才是怎么去寻宝的?刚才大家为什么都逃了回来?
(3)全体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4)提问:我们都听出了哪里会有危险出现,在大山里寻宝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那如果遇到这些危险我们该怎么做?
2.结合情境,带动全体幼儿在音乐中练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依次在音乐中练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1)狼、老虎--快速四散跑,躲到椅子背后。
(2)马蜂--抱头坐定椅子上。
(3)大熊--立即原地定格。
3.情节推进,完整寻宝。
三、分享宝藏,感受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寻宝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掌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木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木偶图片,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教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熟练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1)、小木偶说要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2)、教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3)、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教师和幼儿小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4)、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朋友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3、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讲解并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⑴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
⑵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寻宝教案8篇相关文章:
★ 体育初中教案8篇
★ 幼儿礼仪教案8篇
★ 中班春游教案8篇
★ 风筝幼儿教案8篇
★ 泼墨画教案8篇
★ 教师教案优质8篇
★ 月亮音乐教案8篇
★ 玩积木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