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课堂管理的核心,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教案的回顾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视角,帮助其发现教学亮点与不足,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找食物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的大意,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两幅图(第一幅幼儿拿食物来玩,第二幅幼儿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幼儿拿食物来玩,第二幅幼儿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请幼儿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像第二幅图的幼儿学习,不要浪费食物,因为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二、学习古诗。
1、学习古诗。
——教师播放课件《悯农》。
——理解古诗大意。(农民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小结:古诗告诉我们天天吃的饭菜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会珍惜每一粒米饭、每一份菜。
2、开心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分组朗读;个人朗读;逐句轮流读;边做动作边朗读等。
三、讨论交流。
——引导幼儿讨论日常如何珍惜饭菜。如不掉饭、不剩饭、吃多少装多少、外出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等等。
四、画宣传画。
——引导幼儿为古诗配图、画如何珍惜饭菜的做法。
——张贴分享,进行宣传“我会珍惜粮食”。
活动应变
本次活动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古诗,第二次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进行“珍惜粮食,文明进餐”评比活动。
区角活动
美工区:投放绘画工具,鼓励幼儿为古诗配图。
环境创设
墙展示区:将古诗《悯农》以及幼儿画好的画贴到墙。
家园同步
1、复习古诗《悯农》。
2、日常和孩子一起进行爱惜粮食的行动。如不掉饭、不剩饭、吃多少装多少、外出吃不完的菜打包等等。
随机
吃饭前和幼儿复习《悯农》,并请幼儿吃饭菜不要掉桌面上、不要剩饭等。
附录:珍惜粮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被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寻找时机,开展适宜性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幼儿对家乡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又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性的事物感兴趣,特别是对吃的食物感兴趣,我设计了《好吃的食物》,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又把几种食物编进了故事中,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家乡的美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让幼儿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的名称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
2、在故事、儿歌的引导下激发幼儿产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
活动难点:
了解每种食物的时令,激发幼儿产生是唐市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故事《好吃的食物》ppt.
2、儿歌《夸夸唐市》普通话版和方言版。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播放《好吃的食物》。师:刚才小朋友一起唱了《好吃的食物》,歌中唱了哪些好吃的食物?(幼:牛奶、三明治、汽水……)好吃的食物有许多,我们唐市也有不少,就连小动物都称赞我们唐市的食物好吃,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在说我们的食物好吃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观看ppt,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
1、ppt2:谁在一起讨论:好吃的食物?
2、ppt3:小兔说什么食物最好吃?是什么?小兔的青团子是在哪吃过的?什么时候吃的?你们吃过青团子是怎么做的吗?你们喜欢吃吗?
小结:青团子是用像麦草青水和糯米粉做的,一般用豆沙做馅,吃起来甜甜的,还有一股清香味。每到清明时节我们唐市就会做青团子吃,还会用来祭祖。
3、ppt4:小猫认为什么食物最好吃?大闸蟹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学学走路的样子。小猫是在哪吃过的蟹?在什么时候?
小结:唐市现在开了许多池塘,池塘里养了鱼、虾、还有就是大闸蟹,每到中秋时节,大闸蟹就可以吃了。个个肥又大,味道鲜美,难怪小猫流口水。
4、ppt5:小狗认为什么食物最好吃?小狗吃了哪些糯米糕?你们吃过哪些糯米糕?小狗在什么时候吃的糯米糕?你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过糯米糕?
小结:糯米糕可是唐市的特色糕点,有各种各样的:白糖糕、红糖糕、桂花糕、豆沙糕等等。我们唐市除了过年时吃,还有二月初二吃糕,还有九月初九重阳节吃。
5、ppt6:小兔、小猫、小狗喜欢吃什么?大家一起说了什么?
6、小结:除了小兔、小猫、小狗说的好吃的食物,其实唐市还有好吃的食物:菜饼、草头饼,南瓜饼等。
三、欣赏儿歌,加深对美食的了解,赞美唐市。
1、普通话版欣赏。
2、方言版欣赏。
3、学习方言儿歌。
四、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把刚才学的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的名称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激发幼儿产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一环节通过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让幼儿进入活动的,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第二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ppt画面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初步了解家乡美食的名称和时令,产生自豪感。第三环节通过欣赏两个版本的儿歌感受和称赞唐市美食,进一步激发作为唐市人的自豪,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整个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对于个别幼儿还要多关注,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
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
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食物名称外在的不同特点
没有变质的食物以变质的食物
米饭
馒头
肉
水果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
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在让学生进行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
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
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
(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
(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
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
五、拓展延伸:
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语言游戏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游戏。
2、知道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能正确的给小动物喂食。
3、学说完整句子“xx爱吃xx”。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盒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想和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想和小动物们做朋友吗?
二、基本过程
1、认识小动物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挨个介绍小动物
2、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你们知道它们都爱吃什么吗?你们要是说对了,小动物们爱食物就会出现。
出示小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2)引导幼儿说出“xx爱吃xx”。
3、玩给小动物吃食物的游戏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我们应该先喂谁呢?老师有个好注意,老师这里有而纸盒,每一面上都有一个小动物,我们把纸盒抛起来,哪一面向上我们就先喂这个小动物。
(2)教师拿大纸盒演示游戏过程:抛出纸盒,看到向上的小动物是谁,说出“xx爱吃xx”,拿出相应的食物贴在动物的嘴上,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出现相同一面引导幼儿说出“xx爱吃xx”后继续抛纸盒。
(3)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纸盒玩具,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边扔边说“xx爱吃xx”。
(4)结束:小动物吃饱了,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拿出动物胸饰,看教师的暗示,如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交代游戏玩法:如出示小鱼的图片或听到嘎嘎嘎的声音,带小鸭子、小花猫胸饰的幼儿就学站起来,有节奏的告诉大家:“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小蚂蚁》,愿意学念儿歌。
2初步懂的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蚂蚁》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蚂蚁搬食物
1、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蚂蚁是怎么搬食物的吗?
2、 教师:我们现在就来听一听小蚂蚁是怎么搬食物的?
二讨论交流
1、 教师边翻阅幼儿用书,边念儿歌。
2、 师:小蚂蚁很小,力气也很小,他们是怎么把很大的食物搬运回家的?它是自己一个人搬的吗?
三学念儿歌
1、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念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蚂蚁》这首儿歌来念一遍。
2、 分组来念,先请最前面这排小朋友里正站起来念,再请旁边两排幼儿站起来念。
师:现在我先请前面一排的小朋友来念,前面这排都有几个小朋友啊?立正,其他小朋友听听看谁念的最好。
3、 教师总结:小蚂蚁很有主意,一起用力搬食物,小蚂蚁虽然力气小,但是合作起来请别的小蚂蚁一起过来搬力气就会很大了。
小蚂蚁
小蚂蚁,有主意
食物大了齐用力,
前面拽,后面推,
食物搬进蚁洞里,
你一口,我一口,
吃饱肚子长身体。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出处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三、教学对象:
全体学生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让学生自由谈谈问题和食物中毒。(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2、老师重点讲述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a、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b、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c、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家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五、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找食物小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了解其丰富的营养。
2.初步学会歌曲《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馒头、烧饼、豆浆图片各一张。
粘贴纸五角星人手一个。
活动组织:
1.人手一个五角星贴于幼儿的手背上。在磁性白板上展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哎!这些食物你们都认识吗?
——认识!
——那一起来说说它们各叫什么名字。
——啊!原来你们都认识啊!真了不起!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你当一回美食家。把你手里的五角星送给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把它贴在食物的下面。
2.游戏结束后一起来数星星。
——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它们都得了第几名。
(叫小朋友一起开口数)
——原来第一名是牛奶啊!你们喜不喜欢吃啊?
——喜欢!
——牛奶的营养可丰富啦!它能帮我们长高,所以小朋友以后吃点心时一定要把牛奶都喝光。接下来看看这是什么啊?
——冰激凌得了第二名哦!它会让我们感觉凉快!(逐个认识、介绍)
3.初步认识歌曲,以儿歌的方式进入。
——老师有一个新发现,听好啦!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馒头、烧饼、豆浆!像不像一首好玩的儿歌?
——像!
——那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念一句,跟一句)
4.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配上音乐,进行歌曲学习。
——它不仅是一首好玩的儿歌,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536553|536553|32123212|5-1-||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馒头烧饼豆浆
5.重复演唱多次,初步掌握歌曲。
6.老师范唱,并且配合动作,再次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模仿各种食物。
找食物小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