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听众的情感和共鸣,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时间和精力,以确保质量和效果,下面是优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512汶川地震演讲稿6篇,感谢您的参阅。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2016年5月12日,八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浩荡宇宙,悠悠华夏。然而汶川地底的一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无数的同胞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一年过去了,我们希望逝者已达天国,更希望生者业已新生。回首看看这一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眼泪可以重流,悲伤可以再述,震后这一年我们共同祭奠。
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
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淬炼,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图画。
然而,还是有很多同胞离我们远去,他们走得毫无声息,他们的离去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逝者已逝,生者更应承逝者之遗志,奋然而前行!所以伟大的中国人民抖去了满身的尘土,揩干伤口的血迹,鼓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踏上了恢复生产的艰辛征程。
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焚起一柱心香,深深地为遇难同胞祈祷。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
最后用一首柳烟碧的《满江红汶川大地震感怀》结束我的演讲:
生死边缘,朝复暮、谁人言歇
千里路,残垣颓壁,救援激烈。
四海同悲忧蜀地,九州共震哀秦月。
但魂牵,众志已成城,犹心切。
贤总理,丝已雪,韧百姓,心难灭。
看人间大爱,国魂无缺。
赤县渐收民族泪,苍生犹献英雄血。
待他朝,重整旧亭台,新楼阙。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2
2008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举世震惊。
震后怎么办?
然而想要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最终战胜灾害,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成熟的应对智慧和能力。此次大地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是一次重大考验。
其一,考验我们应对的理念和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会议,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这可以看作是中央向全国发出的紧急“动员令”,彰显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施政理念,彰显的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科学态度,彰显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其二,考验我们应急的机制与措施。
地震刚刚发生,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应急措施稳步实施。中央迅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从国家地震局到国家减灾委,从民政部到卫生部,从解放军总参谋部到成都军区,从四川省委省政府到各受灾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停顿,没有迟滞,都在紧急驰援,紧急抗震救灾。而从启动的各种应急预案,到各种专业的应急举措,都直指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方面面。
其三,考验我们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谣言与恐慌止于信息公开与透明。此次地震,从发生消息到震情概况,从伤亡人数到各地动态,都在各类媒体上滚动播出,同步更新。从中央到地方,从灾区到其它地区,从境内到境外,信息全面通畅,各方受众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有关地震的全面彻底的信息公开与透明,使谣言没有机会产生和传播,使各方民众心态平和镇定自若。这种公开与透明,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保障,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检验,更将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实现即时传播的发端。
其四,考验我们民族的精神与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场灾害面前,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灾区,都把感同身受的心情传递给灾区人民。人们密切关注灾区最新讯息,希望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广大网友发表海量跟帖留言,以饱含深情的文字,为灾区人民打气鼓劲祈福平安。许多民间慈善机构发出捐款捐物倡议,各种赈灾行动迅速推开。这些都充分表明,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群众到部队官兵,以至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了最沉雄磅礴的力量,和灾区人民一道,共同面对地震灾害,共同战胜地震灾害。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与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
地震袭来,我们共同面对。多难兴邦,历经各种重大自然灾害考验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重大地震灾害,续写抗震救灾史上的壮歌。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3
这次地震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遇难,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而献身,又又许许多多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95岁的老人-----冯三秀他虽然已在家乡捐了2万元,但是后来他又捐出了10万。这年过九旬的老人拥有这样大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更让人感动的是:
一位43岁的男教师,“李国林”,他为就自己的学生,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当他听到儿子呼喊着:‘救我’,难道会忍心失去他吗?”“不,因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伤心。当他把三十多名学生成功解救后。谁?谁知道,那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离去。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而让人敬佩的教师!
“是谁?”给了那些婴儿滋润的露水;是谁?哺育了一个由一个的婴儿;又是谁给了他们无数慈母般的温暖与爱?是一位女警察,她给了那些地震中的婴儿无限的爱,无限的温暖。这位警嫂还年轻,她对每一位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她,那些无辜的婴儿会怎么样?
当然,在这次地震中,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感人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人感动的泪流满面。我相信听到、看到这些故事的人,都已经把他们当作真正的英雄了,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4
大地无情,万民罹难倾血泪;人间有爱,举国同心抗天灾。2008年5月12日,当8.0级大地震袭击汶川时,不仅释放出了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人类深处那些超越生死的潜能。那位用身体为自己的婴儿架设生命绿洲的母亲,那则留给幸存孩子的短信,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双臂护住四位学生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伟大,大地震也许可以瓦解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却绝对无法撼动师魂铸就的长城;战死救灾前线的小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却竖起了一座“最可爱的人”的永恒丰碑……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明证了人性的至善,没有被废墟深埋地底,没有让恐惧淹没它的光彩,在可怕的天灾面前,它像广袤的黑夜里的一颗明星,指引了无数人前行。
逝者已逝,长歌当哭。汶川地震不仅让我们为人性深深感动,同样让我们意识到,具备一定的防震知识的重要性。灾难往往是没有预兆的,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提高防震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各界举办的抗震减灾科普活动;面对真正地震来袭时,要保持高度冷静,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有秩序地按照地震演习时预定的路线撤退,把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群芳休歇的五月,八年后的今天,大地震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但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关于生命最好的诠释。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5
敬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场地震,震撼了大地,震撼了人心。八级的大地震,一时间,死亡无数。
那一天,人们还都像往常一样的沿者原来的轨道生活着,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一刹那,竟然山崩地裂,多少鲜活的生命啊,一瞬间暗淡了光彩。也许他们还是个孩子,在课堂上等待老师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也许他们是备考的考生,紧张的复习着,踌躇满志;也许他们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在社会上刚刚立足,前程似锦;也许他们是垂暮的老人,那一刻,正步履蹒跚在小巷……或者,也许他们就是刚刚出世的婴儿,小小的心里,也许早已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地震来临时,顿时的,世界成了蛮荒,大楼顷刻倒塌,生命啊,被压在那废墟之下。有的人,临危不惧,以生命保护他身旁的学生,那是最伟大的老师!有的人,失去了亲人,把别人当作亲人,累倒在抗震第一线上,那是最伟大的人民子弟兵!还有的人,虽死犹荣他们以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为了更多人的生命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最伟大的人民干部!
地震,你除了压倒了房屋,还能压倒什么?人民,永远不会向你屈服!
一批批救援物资不断往灾区运送,一匹匹志愿者不断涌现,人们一次次献出救援之手,一次次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无数双手伸了出来,每个中国人都洒下心底最真诚的泪,我相信大家是被这一切震撼了——在情感日益淡薄的今朝社会,人们蓦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善良、那感恩的心,那一刻火热的中国心!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我不能为灾区人民做更多了,我只能在捐款时投入我不多的心意,在网上参加抗震救灾的活动…更多的时候,我甚至只能在电视机前流泪,给英雄拼命鼓掌,为遇灾者默默祈福。
今天,我坐在电视机前,第一次认真地观看着新闻联播。无数次灾区镜头的回放,五星红旗降半沉沉的飘扬,让我的心里浮想联翩,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是激动:我想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心系灾区,尽显中国英雄本色;是兴奋:我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自强的精神——这是中国富强的希望;是感慨:社会的主流总是积极的,中国人是团结的。更多的是感动吧:十三亿中国人啊,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有,我想起今天那难忘的三分钟。
当音乐开始响起,我看到老师,以及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几乎是同时的,在刺耳的警笛拉响的一瞬间,大家同时起立,闭上眼睛,进行。警鸣声不断的响着,周围静极了,(我想这大概是我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静的环境吧),只有警鸣声,尖锐地叫喊着,划破天际,似乎就要嵌进这寂静中的无比沉痛。是的,我能感觉得到,空气都是沉重的。我怀着无比虔诚的心,默默地感恩世界,默默地为中华祈福,为灾区人民祈福,同时深深地哀悼那些在地震中离开的人。我明白了,是有一种叫做中华的力量在支撑着所有人的心!
坐下来,才发现泪流满面。是的,这是感动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当灾难降临,中国,以他独有的定力毅然傲立于世界。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光荣的人,不为别的,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升旗仪式纪念汶川地震演讲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6
转眼间,离那一段惊慌伤痛的日子已经过去快一年了,心中的那一份伤痛却没有一丝丝的减少。看着渐渐离我们远去的班上的那些曾经活泼的孩子们,仿佛还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很多的同学和老师都无法再见面了。
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我们都做了一些什么?
在这一整年的时间的钱一段时间,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试图努力的从伤痛中走出来,努力的去面对那已经是曾经的高考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确实很努力的去面对它了。
而走过这一段时间,我们其中的一些人走向了一个自己从来都没有涉足的地方,远离了自己那名存实亡的家乡,另外的一些人,因为考试时候的压力,或是在考试的时候还没有办法从伤痛中走出来,现在被迫面对社会,融入社会的大流,成为一名打工者。
之后呢?完成高考走进大学的那一部分人,他们进入了和自己理想差距相差很大的学校,虽然并不会觉得满意,甚至是伤心,绝望,没有了读书的欲望,但是他们仍很努力的学习,似乎就像是以前和辉哥在三中操场上的约定一样——“孩子们,你们不在为自己而活了,天上还有那么多双曾和你们一起学习的眼睛在看着你们,他们是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梦想了,你们还得肩负他们的梦想,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加油。”是啊。肩膀上的担子重了,大家都更努力了,也许不为了什么,也许仅仅当初的一个承诺,为了高三五班的承诺,为了高三五班的地那种精神而已。
剩下的那部分没有走进大学的同学们,他们也在努力的奋斗着,学习一手技术,争做一个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人,用行动告诉了大家,高三五班出来的人,没有一个是弱者。
这就是高三五班,一群从地震中走出的孩子们,也许,他们也曾彷徨,也曾无措,但是在这一年里面,他们再也没有低下自己的头,他们不会再像困难低头。
过去一年里,每一个从高三五班的孩子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应为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属于高三五班的那份坚强与骄傲,任何的困难都无法打败他们,因为在那一段日子里,他们经历了很多人都无法体会的酸甜苦辣,这份独特的经历,让他们犹如麻绳一样的紧紧的拧成一团,融成了高三五班独特的精神——抬起自己的头,我们绝不放弃。
512汶川地震演讲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