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撰写不仅是知识的总结,更是思维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通过心得,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反馈,进而丰富自己的视野与思考,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跨过鸭绿江》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1
近一个月来,始终在追《跨过鸭绿江》,仿佛把思绪拉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听着片首这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已经让自己热血沸腾、慷慨激扬了。
通过该剧不仅让大家再一次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崇高风范,更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仅记住了五大战役,更让松骨峰、长津湖、砥平里、上甘岭等因战役而闻名的地理名称刻在印记里;不仅更加了解了38军、39军、50军、63军、12军、15军等一支支英雄部队的辉煌战绩,更熟悉了范天恩、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张桃芳等一个个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再一次证明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胜优的光辉典范,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抗美援朝精神更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继承和发扬。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我军诞生那一天起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战胜敌人,不断地壮大自己。抗美援朝不仅让以劣势装备的志愿军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美军,而且还让志愿军学会了在没有制空权、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如何保存自我、战胜敌人的先进战法。正是这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优良传统让强大的美军寸步难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时过7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疫情爆发初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与困难。但英雄的中国人民更多是对疫情的抗击以及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断总结抗疫经验、不断改进抗疫措施,最终战胜疫情。
抗击疫情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如何我们已经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体系。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西方大国出现抗疫失败、复发相比,中国的抗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速。一次次的零星爆发,各地各地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一个周期内就完全控制疫情。
相信历史会再一次证明,疫情之后的中国必将更加强大。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2
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71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3
这几天在看抗美援朝记录片,被志愿军的精神和牺牲深深得感动着,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床单死去的伤员,那些一声都不敢发出痛呼的伤员,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鲜活的在我的脑袋中来回浮现,几乎数次泪流满面,最近我经常跟父亲争论,争论人性中的自私,争论天下皆为利,两个人争来争去,现在我真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觉得欣慰的是,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这个社会,即便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很多现象都不值得去爱,但是,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换来现在的生活,我有什么资格不去爱她,与守护她呢,我的祖国人们勤劳,勇敢,聪明,努力,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嫌弃她们呢?
父亲老是说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又说他活的`也够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亲说这样的话至子女于何地,不懂现在的生活这样富裕,这样平稳,为何老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点懂了,父亲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爷是烈士,他的爸爸从小就被日本人绑在吊绳上要他说出三爷的下落,父亲因为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骄傲,从小接受的都是这种精神,他的父辈的牺牲是为了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亲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这种大无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争执,我说的人性中的自私和凉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向往那样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当兵,爷爷死的早,家里没有壮劳力,他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必须和奶奶顶起这个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宁,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军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钱,不在乎他现在吃什么东西,住什么房子,在家人轮番劝说和洗脑下,孤独的支撑,倔强的站着,这就是我的父亲,你说他傻么?不,那些为了抗战胜利的人们都是这样的,有这样的信仰支撑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个多么宝贵,而我一度想要去改变他,再一次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快的我们早就不提革命前辈,早就没有了牺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趋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想多挣点钱,多两套房子,无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的话,我会二话不说的献上我的生命。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4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毙伤俘敌军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多架。抗美援朝战争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帝国主义的一次直接的军事较量。它揭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巩固和增强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和国防力量,显示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
七十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中华儿女就是唱着这首雄壮的战歌,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一场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较量!我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高傲的头颅,也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终于为共和国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环境。
今天,回首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需要看到,中国人民保护自己国土的决心从未动摇,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是不容抹杀的……
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显示了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鲜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为了和平主动撤军,至今在朝鲜没有一兵一卒。历史是公正的.谁在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证明!
今天,当朝鲜半岛出现和平统一的新曙光的时候,我们纪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为制造的悲剧早日成为过去,就是坚信正义终将胜利,英雄精神不朽。
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吧,让我们用无限的思念永远怀念他们吧,并寄托我们的哀思!
让我们向所有在这场战争中做过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吧!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5
最美不过那抹“红”
爷爷是一名拥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儿时,我常常依偎在他的怀里,听他讲起战争时期那段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那时,他胸口党徽上的那抹“红”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了根;长大后,我跟随着爷爷的步伐,怀揣着对心中那抹“红”的崇高敬意,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学生党员;如今,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但我常常会想起他跟我讲的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情景,那情那景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萦绕在我的胸膛里,是鞭策我矢志不移为党奋斗终生的那抹“红”。
那抹“红”,是在革命战争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先锋本色。战争是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是如此。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人数和军事设备都相差甚远,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奔跑,从一个指定地点到另一个指定地点。他们不知疲倦、不畏严寒、不惧子弹,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以身为盾的黄继光、烈火永生的邱少云、向死而生的杨根思、丹心碧血的孙占元……他们用自己的先锋本色诠释了责任担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那抹“红”,是在疫情防控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初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反复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防疫斗争验党性,危急时刻现初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写下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愿书,公安干警立日夜坚守,立下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军令状,社区干部冲锋在前,许下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在病毒面前,他们以坚实的臂膀挑起了防控疫情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的赤诚初心,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那抹“红”,是在脱贫攻坚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满腔热血。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广大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冲锋在战贫第一线,他们坚持用理论指导扶贫工作实践,把党的扶贫政策转化为困难群众的“致富经”;他们坚持向扶贫专家学、向基层干部学、向致富能手学,同时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确保扶贫工作有实效;他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群众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那抹“红”,很美,美得耀眼、美得惊艳。因为,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使命。
《跨过鸭绿江》心得篇6
从“抗美援朝”到“抗击疫情”的民族精神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耳边不由响起“烽烟滚滚唱英雄……”的赞歌,也让我不禁想起今年年初的“黑天鹅事件”,无数的党员先锋队伍带领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从“抗美援朝”到“抗击疫情”,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这种精神时刻鼓舞、激励着我们前行。
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70年前,朝鲜战争在一江之外爆发,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是中国共产党在异常紧迫和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英雄烈士,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殒身不恤。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一切困难面前,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永不低头。就像面对新冠疫情时,中国没有向疫情低头,选择了正确的“武汉封城”决断,无数签下“生死状”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主动请缨奔赴前线,筑牢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重要的防线。84岁高龄的“爱国勇士”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义无反顾地登上前往武汉的高铁,逆行奔向最危险的战场,连续奋战,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义,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所应致敬和学习的英雄典范。
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斗还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可轻侮的民族意志和伟大的革命精神。那时,中国的新生政权刚建立一年,忙于恢复经济和医治战争创伤,中国人民志愿军武器装备相当落后,但他们克服不利条件,在东线严寒中殊死决战,历经5次战役,与朝鲜人民军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打回“三八线”,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今年的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蔓延至全国,面对封城后重灾区里的900万民众,面对救护医院不足的情况,我们的党果断决定建设两座医院,14个临时党支部、14支党员突击队、2688名党员带领3万余名建设者,仅仅用10天左右就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他们日夜鏖战,与病毒竞速,创造了“中国速度”,他们不畏风险,同困难斗争,展现了“中国力量”。他们发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战斗决心,他们为武汉打赢了疫情“保卫战”,为全国疫情的有效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新冠疫情”的这场“大考”,正是我们的共产党人秉承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斗争精神,果断决策、果敢前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给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肝胆相照,与敌人殊死搏斗。志愿军战士们发出“不上英雄墙,便涂烈士墙”的誓言,在上甘岭一战中,38名勇士与敌人进行了43天的血肉相搏、同归于尽。“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志愿军们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发扬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不畏生死的血性忠诚。中国志愿军们和朝鲜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抵抗,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员先锋队和无数志愿者们秉着“战必胜、攻必克”的坚定信念,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病毒;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战胜困难;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迎来转机。我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致,患难与共,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
我们的前辈能够在极端艰苦的“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取得伟大胜利,我们能够打好新冠疫情这场“战疫”。我相信,新时代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形势下带来的新挑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跨过鸭绿江》心得6篇相关文章:
★ 参观食堂心得6篇
★ 讲座听课心得6篇
★ 民政工作心得6篇
★ 晚会活动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