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心得体会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反思后的心得,都是对我们能力的重新认识,每次记录心得,都是在生活的旅途中寻找启示与灵感的过程,以下是优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天宫课堂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6篇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1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xx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啦!“太空教师”依旧是我们熟悉的翟志刚、叶光富先生王亚平女士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这些老师们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这些活动中有用到我们熟悉冰墩墩可以看出他们与我们是有在紧密联系的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使同学们的问题及时得到回答此次太空授课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设2个地面分课堂这可以突显出我国的科技发展优越在本次课堂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有趣的知识这可以提升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及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2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3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4

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载人航天发射场各项检修检测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2021年5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份实施飞行任务。

2021年6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已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2021年9月20日,入党志愿书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

2021年10月7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1年10月14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10月14日17时,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同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5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长大后我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太多了,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因为作业默默哭泣。都说人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现在读书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后我要让我们班的同学做到真正的“减负”,让祖国的花朵笑得更灿烂。

春天,我要带他们出去春游、赏花、玩游戏。夏天,我们一起坐在树下聊天、谈心。秋天,我们一起去看树叶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学们,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加油,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6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高效课堂心得体会5篇

幼儿园课堂游戏教案6篇

优秀课堂观后感6篇

高中课堂教学总结6篇

第二课堂工作总结6篇

小学课堂大比武活动方案6篇

交通安全小课堂观后感精选6篇

青骄第二课堂工作总结6篇

小课堂教案8篇

小课堂教案参考8篇

天宫课堂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967